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张晋藩教授做客洪范论坛

来源:法学院发布时间:2011-04-13 字体:

    新闻网讯(通讯员 万 婷 孙爱晶 王周丹 赵 蕾) 4819时,第十七期“洪范学术论坛”在文泰楼模拟法庭二开坛交流。本期的主题为“立足国情,研习法史”,主讲人为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国家重点学科法制史学的学科带头人、中国法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晋藩教授,陈景良教授担任此次论坛交流活动的主持人

 

 

首先,由高利红副院长致辞,她代表法学院诚挚欢迎张晋藩教授来此讲学,并表达了看到众多法科学子有如此高涨的学习热情而感到欣慰的心情。随后,主持人陈景良教授对张晋藩教授进行介绍,使大家进一步了解了张教授的深厚学术造诣和广大的文化影响力。

 

 

张教授承接主持人的介绍,以中国法制史与国情的关系切入主题,概括介绍了中国古代国情的发展情况,清晰地阐述了中国法制史与国情的关系。张教授指出,由于我国自古以来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及古代中国社会处于封闭的状态,我国法制存在多元化、本土性且保守孤立并存的特点。同时,张教授用我国古代天文、土地立法的先进性来解释了古代的农本经济结构对法制发展的影响。随后,张教授提出古代中国虽然是专制主义的政治体制,但是君主对立法及司法却有相当的重视。从“宗法制”的传承与百姓“安土重迁”的思想可以得出古代中国拥有相当稳固的血缘与地缘关系。而“法至中和,宽猛相济”“以人为本,明德慎罚”等古训则表明了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这些国情都对古代立法有深远影响。最后,张晋藩教授以清朝地方立法江浙多西北少为例,从“因俗立法,因俗制夷”讲起,说明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也与立法的有不浅的关系。

 

接下来,进入评议环节,法律史专业屈永华副教授进行了评议,他认为传统法文化和西方现代法文化的冲突是中国法制史研究面临的新问题,并提出了“保留个性、适当兼容、改造旧法”的解决方法。接着,学生代表法律史专业博士生廖骏通过对比中美两国在“进步的时代”中收获的不同,用实例证明了张晋藩教授“国情不同,历史不同”的观点。

 

 

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积极踊跃的提出问题,张晋藩教授耐心的为大家答疑解惑,他总结道:“法制史学是一门有味儿、有搞头、有价值的学科。”还引用范文澜先生“板凳要做十年,文章不做一字空”的名言来激励当代学生要耐住寂寞下苦功夫做学问。

 

最后,陈景良教授以:“中国法制史离开国情是空白,离开道德是教条。”作为总结,同时他再次感谢张晋藩教授的精彩讲授。参加此次论坛的师生也用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张晋藩教授的敬重,本次洪范论坛圆满落下帷幕。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