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金虹谷 汪逸萍 洪燕茹)3月29日清晨,哲学院赴湖南长沙、韶山实践教学团队在副院长陈食霖教授的带领下,开始了在长沙一站的实践教学,对湘江橘子洲、“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以及湖南省博物馆进行了参观学习。
洲头远眺 感悟伟人胸襟
上午八点,团队抵达位于湘江江心的橘子洲,从洲尾向洲头方向沿江滩步行。橘子洲,因1925年毛泽东回湖南领导农民运动时重游到此,写下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长沙》一词而名声大振。领略着“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无限风光,感受着青年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上下求索,以及“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情壮志,同学们更加感受到当时主宰着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列主义道路的正确选择。
清幽书院 领略学府书香
九点整,团队横跨湘江赶赴第二个考察点,现湖南大学下属、享“千年学府”美誉的岳麓书院。青年毛泽东曾多次到岳麓书院,并因其老师杨昌济的关系而两度寄居半学斋。在这里,他从师问学,进行农村调查,提出改造社会的计划,创立新民学会,发动学生运动,开始了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而书院优良而悠久的学术、教育传统,“实事求是”的校训更对青年毛泽东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而毛泽东思想,正是在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互激荡中发展而来的,正应了岳麓书院讲堂上的对联“一水长流池不涸,两贤互磋道终同”。
博观约取 纵览古迹典藏
随后实践教学团队到达了湖南省博物馆,参观了著名的湖南历史文物陈列、马王堆汉墓陈列、湖南名窑陶瓷、湖南省商周青铜器、馆藏明清绘画等陈列。
本次赴湖南长沙、韶山实践教学活动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课程的教学需求,旨在巩固和加深同学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成果——毛泽东思想、刘少奇思想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受到一定国学文化的熏陶。至此,实践教学活动圆满完成,同学们获益良多。 |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