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刘可风副校长开启社科普及系列讲座首篇

来源:校报学通社发布时间:2010-11-23 字体:

 

    新闻网讯(学生通讯员 刘美龄  柳韵 学生记者 刘林)11月22日晚,应湖北社科联合会邀请,作为“湖北省暨武汉市第四届社科普及周”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举办的首场讲座——由副校长刘可风教授主讲的“中国公民社会的道德重建”在文泰302举行。

 

    讲座主要从“社会学校道德”、“怎样分析并讨论道德状况”、“社会学校道德重建”三方面进行了深刻阐述。在谈到社会学校道德时,刘可风教授提出两种观点:道德爬坡论和道德滑坡论。他指出,道德爬坡论者认为,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同时就应该承认道德的进步。从以前的革命时期到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以前的计划经济时代到现在的市场经济时代,中国的社会道德、社会公德、经济道德都有了质的飞跃。而道德滑坡论者认为,中国现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像贪污腐败、诚信缺失、典范高大化等现实的事例说明: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政治道德、经济道德及道德教育都有一定程度上的道德退步。“我认为当今社会道德问题主要以这两种观点的混合为主,既有进步也有退步”。刘可风副校长在小结这两种观点时说道。

 

    在分析评价道德状况的问题中,刘可风教授谈到了道德现状的两个层次,分别是“理想境界”和“行为规范”,并分析了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道德评价标准。同时他指出,道德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在竞争性社会,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道德不可能被放在第一位,这是正常准确的定位,并不代表道德的滑坡。

 

    在谈到如何重建社会道德时,刘可风教授提到“道德浪漫主义”和“两面人格”这两大误区,认为“评先进”这种模式和“人格的两面性”对道德发展更多的是阻碍作用。他从自我、他人、家庭、群体、国家等方面全面剖析了封建社会、西方社会以及现代社会的道德标准,强调道德的重建应该普通可行、简便易行、操作性强并能落实到具体的日常行为规范之中。

 

    “仁、义、礼、智、信”是封建社会的道德标杆,“自由、平等、博爱”是西方社会的道德准则。那么当今中国的社会道德标准是什么呢?讲座的最后,刘可风教授与现场的观众就此问题进行了热情的互动。两个小时的演讲报告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