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专家研讨法硕专业知识产权方向班培养工作

来源:校报编辑部发布时间:2010-11-22 字体:

    新闻网讯(学生记者 刘海 周治玉 学生通讯员 郑伟杰)11月21日上午,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知识产权方向班培养工作研讨会在文泓楼四楼会议室召开。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副秘书长、司法部司法考试司副司长姜晶莅临会场指导会议,与会人员包括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等8所高校负责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知识产权方向培养班教学工作的负责人以及我校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有关专家。

    姜晶副秘书长指出目前我国国内法律硕士学位招生在大环境下有所减少,招收学生部分为非法律专业学生,这对法律硕士知识产权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他希望通过本次交流会交流培养方案、提出建设性意见,使法律硕士知识产权的教育更上一层楼。与会诸方针对各院校知识产权方向班的招生及生源情况、培养方案以及办学设想进行讨论,并提出了意见、建议。

招生“宽口径”,生源复杂

    知识产权方向班的生源分为在职和全日制两类,而全日制又分为法律本科和非法律本科两种。其中在职法硕生主要源于相关政府部门、法院、检察院和律师事务所,对于此类生源各院校都强调了定位问题,即在职法硕生教育应继续教育。而另一方面非法律本科的学生主要来自理工类专业,各高校负责人都反映考生在报考学校时存在“高开低走”现象。

    在生源问题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郭禾教授提出,对于非法律专业的硕士生,应当在在先打好法学基础的前提下突出知识产权方向。我校赵家仪教授认为,对在职法硕生和法律本科硕士生可将重点放在知识产权方向,而对非法律本科硕士生应重视法律基础。

“重基础”,行通才式教育

    知识产权方向班培养的是复合型法律工作高级管理人才,学生毕业后多往政府部门和各大企业工作,因此对于培养方向,与会人员都达成共识:知识产权方向班的教育应注重加大实务课程学习。

    基于此,各高校相关负责人反映现有的培养方案中应用课程偏少、内容偏陈旧,希望在学分有限的情况下多加入实务性、实践性课程,实现重点教学。依据指导委员会的意见,高校无论是对何类学生,都要遵循“宽口径、重基础”的原则,进行通才式培养。

    在学生专业课程实践方面,各学校也都做出了努力。华南理工大学通过与企业合作办班,在加强实践性的同时鼓励企业人员报考此方向。华中科技大学则调整专业课程的分配,并于每年暑期邀请各高校研究生参与“学术夏令营”活动。

双导师制,前景光明

    在知识产权方向法律硕士生的教育方面,各高校负责人达成共识的有:课程安排要合理、教学方法要灵活、实务课程的学习要加强、导师在就业指导上要给予更多帮助。

    一些高校率先施行“双导师制”,聘请校外实务界专家作为第二导师进行讲学。校外导师对学生的就业进行指导,改善知识产权方向的就业状况。从实施情况看,仅仅请实务界人士开讲座效果有限。要充分发挥实务界导师的作用,在聘请时便要规定其任务,让其为学生提供更多到企业和政府部门实习的机会。同时,各院校也希望指导委员会能给予更多指导。

    专家、学者针对知识产权方向班教育培养提出不少极具价值的见解,会议取得完满成功。最后,姜晶副秘书长做了总结。他表示,在各高校领导的鼎力支持下,我国法律硕士的教育已经取得了优异成绩,虽然学科的发展与指导委员会预期结果有一些差距,但前景光明。他也希望在各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法律硕士教育能取得更加理想的成绩。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