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百年音乐 绩优生活

来源:文澜新闻网发布时间:2010-10-17 字体:

   新闻网讯(记者 高婕 张子犀 实习记者 董辰怡 郭璟诗) 10月15日晚七点,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开展了一场主题为《音乐伴我,理财助力绩优生活》的系列讲座活动。

 

    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著名音乐评论家兼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委员会秘书长王纪宴先生,他曾供职于中国爱乐乐团、中国交响乐团、“三联”《爱乐》周刊、中国艺术研究院。此次讲座由图书馆音乐编辑室和南方基金联合举办,南方基金渠道经理和魏来经理也莅临了现场。讲解中,王老师围绕近代音乐发展历程,与大家共同探讨了中国音乐发展方向。

 

《送别》——创作起步

 

   首先,王纪宴先生指出,在中国近代,音乐的走势是先盛后衰。早在春秋,孔子宣扬六艺,把乐放在一个很高的层面,足以看出前人对音乐的重视。然而,之后音乐的重要性不断被人们遗忘,最终只占据从属地位。到了清朝,大多数人认为玩音乐是没有生计的人不得以的出路。

 

   中国近代音乐发展起点低,和与此同时迅速发展的西方音乐相比正拉开差距。可幸的是,随着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出现了弘一法师、李叔同这样的一批人。这时期的中国音乐借鉴了西方音乐的长处,饱含了温暖的人文情怀,像经典的《送别》就是代表作之一。这标志着中国音乐创作开始起步。可惜的是当时的创作是借助西方现成的谱曲,仅仅创作了歌词。

 

《彩云追月》——新的突破

 

   随着西乐的传入,中国出现了器乐独奏,再到后来出现了乐队,最终出现了西洋乐队剧场。虽然当时很少有中国人去听,大多的听众是西方人,可是这种艺术形式逐渐被中国人所接受,最初冷嘲热讽的文人也默默认可了。1881年成立的至今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上海交响乐团就是中国对西乐兼容并蓄的表现之一。而《彩云追月》是一重大突破,它运用了西方和声理论,加强了音乐的推进感、动力感,让听者感觉到云朵色彩变化的动态美,不得不说是见证中国音乐的一大提升的代表作之一。不足的是,当时中国音乐始终未摆脱宫廷、艺人的形式,过于重视音乐与个人心灵的结合,高度理想化,文人化;加之记谱法不成熟,使得现代音乐发展仍有所局限。

 

《黄河大合唱》——逐渐成熟

 

   由于气势宏大音乐的引入,加之抗日战争爆发,民族保卫家国的情绪高涨亢奋,一系列优秀的音乐创作为中国近代音乐历程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从巴黎音乐学院毕业的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正是这时期的杰出创作之一,其奔腾豪迈的音乐旋律似乎也正是在向世界呐喊中国音乐创作正逐渐成熟。

 

   最后南方基金渠道经理宣讲了“控制投资情绪,善用基金定投”的理念,在股票与基金方面给听众以宝贵的建议。

 

   讲座的最后半小时留给观众向两位老师提问,观众积极踊跃的举手,在基金投资,音乐欣赏和怎样发展中国音乐的问题上与两位老师进行了交流,两位老师用诙谐幽默和自己亲身经历一一回答的观众的提问。每位提问的观众还获得了主办方提供的小礼物。讲座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