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 张媛 钟鹏鹏) 学校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辞辛劳的到江城各个社区,用他们所学的法律知识帮助当地居民,他们不求回报,只想以己所学,回馈社会,他们就是我校法学院“巾帼维权”服务团的志愿者们。 为了广泛、深入地宣传法律法规,加大妇女权益保障法的贯彻力度,使之真正成为广大妇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为了使法学院学生更好的运用所学知识发挥其自身价值,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巾帼维权”法律志愿者服务团于2004年3月应省妇联号召,在陈小君副校长的倡导下成立,并在省妇联各级领导以及我校徐敦楷书记的关怀下,在武汉市东亭社区举行了揭牌仪式。 自成立以来,服务团以“立足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为宗旨和目标,在学院老师的指导下,深入社区为妇女、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维护他们的合法权利,并且不定期组织志愿者到社区开展一系列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和法律宣传活动,热情地为市民提供咨询服务,而且,过程中得到了学校和省妇联的大力支持,并在社区普法事业中做出了不俗的贡献,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该服务团的维权活动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关注现实、着眼现实、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体现了我校的精神风貌;此外,也为我校广大法科学子进行社会实践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法学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意义重大而深远。 成绩属于过去 发展在于未来 揭牌至今的6年里,巾帼维权服务团已有超过900名志愿者参与其中,共收到咨询案件2000多例,累计服务工时超过37000小时。志愿者们的无悔付出也获得了外界的肯定,2006年1月,“巾帼维权”服务团获得全国妇联评选的“首届全国维护妇女儿童特殊贡献奖集体奖”,而且是惟一一个获奖的教育机构,09年又获我校感动校园十大杰出团体……用法学院志协会长袁静赟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从校级到全国的奖都获过”。但面对荣誉,他们却也非常淡定,“做出来的成绩只属于过去,发展还是在未来”。 法律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服务团当初成立的目的之一就是:使法学院学生能够更好的运用所学知识发挥其自身价值。法学院团委书记贾晓老师也表示,老师的作用就是“帮学生搭好台子”,并且保证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安全,其他的事情则是由学生自己来做。在这样自由的环境中,同学们进入社区,深入基层,了解普通民众的需求,收获颇丰。 袁静赟同学就曾经遇到过一个老太太,因为年纪大了,所以她想在家门口设一个通道,直接通到对面的超市,而不用每天绕远路,为达到这个看似简单的目的,她争取了十年却还是没有成功。袁静赟同学觉得,争取到最后,老太太已经不是为了那一个通道了,而是为自己的权利在作斗争。和这些普通人的接触让她认识到,自己“还是太年轻了,很多东西没有见过,没有经历过”,在服务团的经历也让她深刻体会到,这个社会上还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这也成为她以后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动力。 法学院大三的张同学表示,当初之所以加入这个团队,就是因为看中了团队的专业性和针对性,能够将自己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中,而且可以帮助别人,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团队志愿者,加入团队之后的她的确从中得到了锻炼,但是,她也表示,“更多的时候我们只能作为一个倾听者,给他们的实际帮助并不会很大”。这也让她认识到了法律并不是万能的,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事情不是用法律就能解决的。 “居民提出的问题与书上的案例有很多不同,书上的都经过了加工,而他们提出来的都是原始的、没有经过加工的,比书上的案例更复杂,也更为真实”,志愿者黄同学说道,正是这些实践,让他领悟到了与书本上不一样的东西。 同学们的成长,贾老师也看在眼里,她提到,大学时代是人生观、世界观稳定的阶段,老师们如果注重引导,就会发现同学们身上的热情,做学生工作就像在白纸上作业,老师要尽力画好画,但同时也要会欣赏。老师还表示,学生们的付出也给了她很多的感动。 路途坎坷 坚持是法宝 成立六年来,巾帼维权服务团每年12·4法制宣传日时,都会举办12·4法律文化节系列活动,去各个社区宣传,为当地居民答疑解惑,平时3·8、3·15、5·4等时间也会进社区服务,每月也有一到两次固定的去社区服务时间。这样频繁的活动对志愿者的体力是很大的考验。志愿者庄同学在他的日志中写到“一大清早起床,顶着凛冽寒风,搭早班车,转了一班,我们一群人来到了解放路社区……在她的讲述中我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滋味。我提醒自己是一个法律人,因此尽量保持理性……僵着脖子一两个小时,我觉得脖子很酸。但我仍坚持着,我不忍心打断老人的讲述……”志愿者的辛苦可见一斑。 另外,黄同学提到,现在司法考试提前了,很多大三的同学要应付考试,因此参加志愿活动只能是有心无力。这也是志愿者面对的一个大问题。但被问到是否会坚持继续做下去时,黄同学和张同学都毫不犹豫的表示“一定会坚持下去的”。 袁静赟作为一个组织者,对作志愿者的辛苦深有体会,一方面,“巾帼维权是由省妇联领导的,提交材料的时候省里的要求很严格,与省里的领导打交道要付出比较大的努力”。除此之外,她认为“最辛苦的是跟社区联系,服务团遍布武汉三镇约一百多个社区,每年干事副部要出动一百多次,比较远的地区志愿者过去要转两三次公交,很辛苦”。正因为如此,她在谈到成员必备的素质时,除了专业知识过硬、沟通能力强以外,还特别强调成员一定要能坚持。 贾晓老师也认为巾帼维权的志愿者们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坚持。要做志愿活动并不是很难,关键是要让志愿者们想出多种多样的志愿活动的点子,她也相信志愿者们有这样的创造力,但是要把一个活动做六年确实需要坚持。而她的理念也是临时活动做一次两次还不如不做,她希望巾帼维权是一个“大戏院”,任学生表演成长,而不是像走江湖一样走到哪是哪。 且看且行且调整 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处在一刻不停的变化之中,运动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巾帼维权走过六年,它所面对的情况也与当初有了很大的不同。面对这些变化,巾帼维权的成员们也在积极的思考,提出自己的建议,尽力使巾帼维权变得更好。正如贾晓老师所说:“我们现在是且看且行,且行且调整,与时俱进。” 对于黄同学提出的司考提前志愿者精力有限的问题,贾晓老师表示他们已经在着手调整,将志愿者招募的时间提前,慢慢的将服务时间调整到大二的6月到大三的6月,而不缩短服务时间。这也是针对志愿者们提出的一项人性化的措施。 关于巾帼维权以后的发展,袁静赟笑称:“刚成立时是‘粗放式’发展,而现在巾帼维权要做强做精,会重点去一些社区,如关西小区。” 巾帼维权是为学生提供的平台,可能以后会纳入很多不同专业的人,跨学院的招募志愿者,“志愿服务是没有界限的,在服务的时候有些人可能会问一些投资等方面的问题,专靠法学解决不了,可能会纳入一些像金融、财税、经济之类的,这样帮助别人的范围就更大”。另外,他们也在思考改变服务形式,以后会更注意细节,争取给当事人一个更完整的解决方案。 作为巾帼维权的负责人,贾晓老师认为,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成为人才,她希望能把巾帼维权建设成一个像企业一样的团队,成员之间更加团结稳定,因此,他们将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稳定,同时,也让学生自主发展。另外,她也认识到以前没有重视宣传,忽略了社会评价,以后会更加注重这些方面,但是,她强调做志愿者不是用来比较的,最重要的还是在坚持、扎实的做事情。 这六年里,志愿者们的付出使得巾帼维权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六年里遇到的困难也没有改变他们“以已所学,回馈社会”的决心,相信巾帼维权的明天也会在老师同学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好。 |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