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升燕 袁笑珺) 每天少用一副一次性餐具,每天少上一会儿网,每天多走一段路,每年多植一棵树……“低碳生活”正光临校园,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时尚生活”。“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碳是每个人的责任,而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由此,“低碳”作为一种环保的态度,一种简约的生活方式,开始在校园生活中流行开来。
节能减碳 中南大在行动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的郑保国老师指出,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在此背景之下,“低碳生活”成为中国公民节能的首选。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将社会责任感转化为实际行动,倡导并实践校园低碳生活。
校园低碳无处不在。我校相继开展了绿化植树、节水、节电等系列活动,倡导师生将“校园低碳生活”的理念付诸实践。
2009年12月,工商管理学院志愿者协会向全校同学发出“半杯水的接力”的倡议。“倡议同学们在课间只打半杯水,将少打的半杯水留给下一名同学……大家一起进行一场半杯水的接力。我打半杯水,半杯留给你。”这场接力赛传递的不仅是简单的半杯水或者一种高效的生活态度,而是一份相互关怀的爱心,更是一种节约的美德。
学校给宿舍配备太阳能热水器,对逐步减少煤炭消耗,节约能源产生重大意义。2009年12月底,热水已经全面进驻环湖宿舍。滨湖宿舍2、3、4栋试用热水器一个月,已于2010年3月向滨湖大部分宿舍楼试行。
2010年3月11日,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谢进城教授带领全院职工、GAC预科班全体学生和脱产班学生党员100余人,在首义校区图书馆北侧种下了一棵棵充满希望的桂花树, 为首义校区增添一抹亮丽的绿色,共建绿色校园,弘扬生态文明。
3月21日,在第十八届世界水日来临之际,工商管理学院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把时下民生热点话题“云南旱灾”与“世界水日”相结合,在南湖校区开展了别具特色的“关注云南灾区,节水从我做起”的系列活动。他们采用了多数大学生所能接受的方式宣传节水理念,提倡节能习惯,实践低碳生活方式。
另外,针对学生反映我校大部分食堂一次性饭盒泛滥的问题,我校生活服务委员会主任陈柯羽介绍,生活服务委员会与后勤集团合作,预计于四月中旬在五食堂进行试点,届时五食堂所有的餐具都将换成消毒餐盘,避免一次性碗筷的使用。在谈到此举的意义时,他说:“首先是试点,想通过树立典型,赢得同学们广泛的支持。其次是推广,在全校范围内倡导节约。这将意义深远,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树立良好的就餐习惯,增强他们的低碳意识和环保意识。”
同时,同学们在网上自发地通过发送邮件的方式宣传节能理念,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邮件中,木森环保协会倡议大家携起手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倡导低碳生活,关注Earth Hour——地球一小时活动,“低碳”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责任。他们响应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号召,倡议大家于3月27日20:30关上灯,点亮希望。
低碳生活 任重道远
我校正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努力确保校园低碳生活早日实现,然而,在实现校园低碳的过程中,明确存在的问题,克服阻力,并提出和施行具体措施尤为重要。
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联系紧密、相互促进。国家强调企业要节能减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在此背景下,低碳生活也尤显重要。真正实现全民低碳生活,对于低碳经济有重大促进作用。
低碳生活与大学生息息相关,但距普及低碳生活理念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我校,只有少部分同学表示非常了解低碳生活,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实践“低碳”,而大多数同学表示听说过低碳生活,但具体内涵并不太清楚。
对此,郑保国老师指出,低碳生活简而言之就是简朴的生活。他进一步解释道,“事实上,低碳生活离学生并不遥远,如果每个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依照特定情况尽量节约、减少浪费,合理安排资源,这样有利于减少碳排放。”
在低碳生活是否影响生活质量的问题上,部分同学表示担忧。他们认为,乘坐校车、就近打水等行为本无可厚非的,只要不是刻意铺张浪费就好,否则很难实现生活上低碳与高效的融合。从某种程度上讲,强调“低碳”不可避免的会给同学们的生活带来一些不便之处,但是,依据特定情况,合理安排,低碳并不会降低生活质量。
倡导校园低碳生活是必要的,但目前我校低碳生活的现状仍不容乐观。郑保国老师指出,自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以来,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但是,对大学生而言,一方面受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缺乏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无法要求自己将低碳生活落实到行动上;另一方面,学生长期以来养成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如过分依赖方便生活的电器等,这些阻碍了学生实施低碳。对老师而言,主要是办公室的用电浪费,体现在对电灯和空调的使用方面。
针对实现校园低碳生活的阻碍因素方面,一部分同学指出,校园低碳生活的宣传力度不够,对低碳生活了解程度低,是大学生低碳生活的主要障碍。另有一些同学认为,虚荣的消费理念,对奢华和方便生活的过分追求是影响低碳生活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学校没有形成良好的低碳氛围,使得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校园低碳小举措
外国语学院的游文娟同学是少数的了解低碳生活的同学之一,她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陈述了自己对低碳生活的理解:“在穿着上,尽量穿棉质衣服,有利于回收。在出行时,能走路就走路,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少开私家车。吃的方面,少吃肉、多吃青菜,少买饮料、多用自带杯、多喝开水。平时在寝室里要注意节水节电,少玩电脑。”她表示,低碳生活不仅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环境,还一种自然的、简约的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
但是,有同学坦言,“我知道低碳生活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我不清楚自己具体能做些什么。”由此,校园低碳生活需要学校的支持和引导,需要学生组织的宣传和倡导,更需要每一个同学自主了解并落实低碳。
在此,为实现校园低碳生活,搜集和整理了一些小方法,供大家参考:
随着哥本哈根峰会的结束,在校园里,“低碳”这个流行语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大学生关注的话题。他们通过举办系列活动,增强自己对低碳生活的了解和参与意识,同时躬亲实践,将“低碳”融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今实践“低碳生活”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还是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让我们每天问一句:“今天,你‘低碳’了吗?” |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