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衡)新学期伊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大学数学教研中心副主任杜薇薇老师下课后并没有离开学校,而是在办公室安排一份特殊的课表——学校“量烛”答疑团队的27名教师本学期的上课表。说它特殊,是因上课时间均在课外,且老师没有课酬。自2010年起,“量烛”答疑团队已经连续十五年为全校学生提供课外无偿答疑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诠释着教育的坚守与奉献。
杜薇薇介绍,2010年,在一次师生恳谈会上,学生反映数学课堂教学和解答时间有限,课后习题有难度,希望学校开辟第二课堂。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量烛”答疑团队应运而生。十五年的坚守,一届又一届的教师积极投身其中,义务上课的老师也由最初的9人,壮大为27人,答疑从未间断。
“没有课酬,老师们都是自愿加入。”统数学院大学数学教研中心主任熊波说,加入答疑团队的老师的想法其实很朴素——不让学生的问题过夜,而他们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团队老师常常在下课后顾不上吃饭,直接赶到答疑教室,有时甚至辅导到深夜,把答疑课堂搬到“路灯下”,只为确保每个学生的问题都能得到解答。
在答疑教室,教师们不仅为学生解答《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中的难题,还通过一对一的辅导,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提升学习效率。为了缓解学生们的学习压力,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教师们主动编写辅导教材,组织小型复习讲座,竭尽全力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升信心。
答疑消除了讲台与课桌的距离,师生能够一对一、面对面。有时,学生抛出的问题也会把老师问住。为了避免“挂黑板”的发生,一场两小时的答疑,青年教师们常常会提前半个月准备。在这里,没有为师者讳,有的是师生间真诚的探讨。
大学数学教研中心的教师王琦是答疑团队的骨干成员,这项答疑服务也贯穿了他的教学生涯,“我觉得答疑对于学生们来说,能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也是自己的二次求学。我们只是做了我们想做的和该做的。”王琦说。
“‘量烛’团队是好样的,他们立足岗位敬业奉献的精神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刘雪荣说。
15年来,“量烛”答疑团队的善举逐渐获得了校内外的关注,先后获评湖北省“工人先锋号”集体、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荆楚好老师”……团队累计为学生义务答疑900余次,服务时长超过3000学时。答疑如同一缕阳光,温暖了学生们的心房,也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中南大学子的求学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必须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激励全体教师向“量烛”团队师德楷模学习,做新时代的雷锋,为党的教育事业不懈奋斗。
审核人:王瑄
编辑:彭佳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