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奥 彭东 学生通讯员 陈文婕)为深入学习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优秀实践成果献礼学校75周年华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组建“融梦”社会实践团,火热开展“读懂中国·行走中的思政课”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融梦”实践团共有26支实践队伍,指导教师24名,实践足迹覆盖湖北武汉、江西瑞金、山东潍坊、湖南岳阳、安徽宿州、广东珠海等27个城乡,实践总时长124天,实践热潮持续60余天,调研涵盖红色金融、新征程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新业态新就业等主题,实践团共发布新闻推文共64篇、视频46条、三下乡系列文字投稿26篇,获新华社、中国青年网、湖北日报、湖北省总工会、搜狐新闻等宣传平台报道,累计形成宣传文字约20万字。新闻报道总浏览量达20000余次。金融学院师生始终坚持在田间地头站稳人民立场,在祖国大地读懂中国方案,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战略,用个人选择回应时代需求。
知行乡村——立足百姓福祉,我们矢志不渝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校级重点立项队伍“红金助乡我先行”分队依托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和湖北省建行乡村振兴金融部,以“红色金融”为主抓手,创新开展“党建+金融”模式,整合资源要素、汇聚工作合力,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在金融学院副院长吕勇斌教授,金融学院肖春海副教授的带领下,队伍通过对沙洋县集体经济组织贷款、宜昌市“柑橘贷”、潜江市“龙虾贷”、随州市“金融村官”等典型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充分挖掘“红色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机理效应及优化路径,将红色基因、党建活力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将党建势能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能,解决乡村振兴面临的资金瓶颈与资本约束问题。
扶持乡村经济,打造发展新动能。“微光致远”队通过文本分析和爬虫技术收集了农村商业银行金融科技运用的数据,并定义了金融科技使用深浅度层级,前往湖北农信总部进行实地调研为农商行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一定参考,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直播卖苹果”小分队结合目前中国中小微农企的发展现状与困境、关于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情况、直播助农对于农产品消费的刺激,通过调研聚焦“供应链金融+直播电商”模式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发挥绿色金融优势,赋能乡村现代化治理。“‘乡’约齐地,红色追‘光’”小分队针对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马家冢子村的光伏贷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基于四分图模型对农村光伏贷发展路径提出优化建议,立足当下研究未来金融支持分布式光伏产业、支持农户增收的道路和机制。“鲁东希望之光”队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回到“蔬菜之乡”山东省寿光市,通过志愿服务探究“七化”发展模式下乡村振兴“寿光模式”的内涵外延与推广。
文旅增色添彩,绘就美丽乡村新蓝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可持续性创造社会综合效益。“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恩施市、利川市,开展一场“看发展、悟使命、长才干、展担当”的短视频与旅游调研活动。“中南扶摇”队前往龙窖山景区通过实地考察和相关政策和数据的获取,找出“报复性”消费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意见。
田野“沃土”是金融服务的“热土”。金融学子深耕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因地制宜展开社会实践以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书写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坚定信仰——弘扬卓越精神,我们赓续传承
赓续红色精神,汲取奋进力量。“培”民族精神·寻金融之“根”——“培根”队精准把握传承红色金融的深刻规律,基于大学生群体,立足红色金融起源之地,学研红色金融传承道路,构建三全育人视域下红色金融教育模式。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国家强。“楚韵湖北”小分队选取《楚辞》中的荆楚文化为研究对象,在武汉市内各实践地点进行实地调研,挖掘荆楚文化内涵,促进武汉市书香社会的建设工作。江西学“遗”致用分队深入瑞金市八一小学和田村小学调研,了解采茶戏在学生当中的受众情况,也深入瑞金市文化和旅游局,调研当地对采茶戏的保护政策,不仅传播了传统文化,还激发了孩子们对艺术的热爱和兴趣。“北纬30°”小分队立足于中国优秀土家少数民族文化,对利川市的土家歌舞、工艺、语言文化进行调研与进一步传播。为了进一步了解“二人转”艺术的生存现状,促进其接续发展,东北三枝花队通过实地考察、采访记录和加强平台宣传等方式开展本次家乡“二人转”文化传承与守护项目,致力于扩大“二人转”的百姓认知度与社会影响力,再次焕发“二人转”的蓬勃生命力。
岁月峥嵘,山河为证;文脉悠远,与古为新。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金融学子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寄寓教育——呵护祖国花朵,我们起而行之
真情培育,共待花开。“小金托管”队在湖北武汉展开为期一个月的暑期托管活动。在托管过程中,队伍深刻贯彻“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的思想,将托管内容同党史、团史和青年运动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同时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结合学院特色,开展“财商教育”系列课程,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安排,从崭新的视角为托管点的学生们进行知识的普及。为进一步激发食堂消费水平,同时满足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针对该现状的政策,中南大“金”彩“食”足小队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利用问卷调查等方式,采访食堂工作人员及部分学生,以探究效用最大化的食堂补贴机制,以期得到提高高校食堂补贴机制效用的普适性结论,真正做到补贴“隐形”。
相聚中南大,梦想正启航。“襄聚中南”大队在襄阳三中、襄阳四中、襄阳五中等高校进行宣讲充分合理地利用校方提供的文创产品和宣传手册等物资,增进应届毕业生及家长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了解,激发报考的热情和兴趣。选中南大一定队前往武汉一中、武钢三中、东湖学院、江汉大学开展招生宣传活动,以高涨的热情鼓舞同学们努力拼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惟楚有才”宣讲队不仅展示了我校优越的学科资源和校园环境,还通过座谈交流等形式,向考生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和师资力量,进一步加深了考生对学校的了解和认知。
爱,是教育最美的语言。爱心是助力学生邀游知识海洋的风帆,爱心是指引学生在暗夜勇毅前行的明灯,爱心是托起希望和梦想的臂膀教育,在爱心的滋养下,更能彰显人性的光辉。金融学子大爱微行,用真心服务于每一位学生。
联动金融——强化专业支撑,我们持之以恒
聚焦社会热点,探索金融发展。在“双碳”背景下,绿色投资不断增长,碳排放水平作为衡量绿色发展成效的重要性不断上升。投资CFA强强联队三个角度构建绿色投资体系及碳排放水平体系,从碳普惠视角探究二者的内部关系、作用机制,形成结论及政策建议,更好地助力湖北省碳市场的完善发展。冲破困南的汪汪队赴江苏省江阴市长江村、新长江集团有限公司就长江村数字化绿色化改造相关问题开展了乡村建设和企业发展的调研活动。在老龄少子化背景下,失能老人的照护已成为社会问题。把社会实践践行在祖国的大地上团队通过对湖北省荆门市进行实地探访社区和养老院,理清长护险发展的封堵之处,为长期护理保险在湖北省乃至全国的推广提供实践和理论支持。
改革创新活力足,助力发展高质量。当下信托制度红利削减,传统的信托业务难以满足信托公司持续盈利的要求。“蛋仔派”队以家族信托为例,探讨这一转型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深化国企改革工作,以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我能立项”队将目光投向率先开展“三降两增”战略并有所成效的宝武集团,综合研究其多元化子企业如何在不同行业背景下将降本增效战略部门化、规模化、精细化,对于国企提升整体综合效益、推进我国“双循环”发展进程有重要意义。企业助力发展队前往宜昌市,与当地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以及中小企业,了解当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状况。“金”风“民”月调研小队访问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创新体验中心(北京)与中国工商银行产品创新体验中心(北京),探究中国工商银行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普惠新市民群体,如何推动金融科技创新的应用和发展。
融梦山河——讲好中国故事,我们笃信力行
强国有我,青春有为,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金融学院组织引导广大青年师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世情国情省情、社情乡情民情,从“融梦出征”到“融梦收官”,金融学子深入基层,燃“奋斗之火”;严守纪律,持“规则意识”;牢记使命,承“信念之光”。出征仪式上金融学子以汗水为证,以青春为誓,承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收官答辩时金融学子述说实践故事,展示实践成果,彰显实践风采,弘扬脚踏实地精神。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融梦”实践团在华夏热土上写实“韶华”,写实“奋斗”,写实“笃行”,写下“无悔青春”,写下“渐入佳境”,写下“乘梦前行”,他们入群众、扎基层、干实事、敢创新,在“行走的思政课堂”里培养爱党爱国情怀,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未来,金融学子定以昂扬奋进的姿态,继续在火热实践中绽放青春梦想!
审核人:向敏
编辑:彭佳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