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新时代中国财政实践与财政基础理论创新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来源:财政税务学院发布时间:2023-07-15 字体:

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潘)7月13日,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资助项目“新时代中国财政实践与财政基础理论创新研讨会”在我校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财政学会主办、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协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承办,研讨会的主题是“基于风险逻辑的中国财政学”。来自全国各地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财政系统等10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分为上下两场进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侯振发致辞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尚希致辞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杨灿明发言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财政学会副秘书长邢丽主持

开幕式及主旨演讲环节由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财政学会副秘书长邢丽主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侯振发教授在致辞中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中国在改革开放40多年进程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最终形成了中国话语、提出了中国方案、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体系的现实背景和理论基础。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中国财政学是中国特色经济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变革和不确定性挑战的阶段,中国财政学面临着许多新的财政风险挑战,亟需从风险逻辑的角度审视和探索中国财政学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尚希在致辞中代表中国财政学会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对莅临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对承办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表示衷心感谢。他进一步对会议的主题“基于风险逻辑的中国财政学”进行了介绍,回顾了基于风险逻辑的财政基础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和已有成果,并希望同仁们一起努力共同推动中国财政基础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尚希发表主旨演讲

主旨演讲环节,刘尚希发表了题为“基于风险逻辑的中国财政学”的主旨演讲。刘尚希研究员首先阐释了风险逻辑的内涵、产生,财政理论创新的定位,并重点阐释风险财政学的构建体系和基本原理。他指出,风险逻辑包含了人本逻辑和发展逻辑、且具有主体指向性,随着经济社会虚拟化的发展而发展,而财政理论创新需要超越传统的经济学视角,在不确定性不断增加的风险社会,引入虚拟理性和风险逻辑,并与发展逻辑相结合。在风险社会的基础上,他认为基于风险逻辑的财政学研究体系需要明确“为什么”“是什么”,并最终指导实践政策。最后,刘尚希研究员阐释了风险财政学中风险循环原理、风险分配原理、风险缓冲原理、公共风险最小化原理等基本原理和“风险人”假设的底层逻辑,进一步说明对应的上层财政职能和政策转变,以及在全球风险治理过程中如何构建大国财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张克中主持

上午的专家研讨会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张克中教授主持。

广东财经大学校长于海峰教授结合自身研究和教学,从税收视角解读了风险财政以及自己对《风险财政学》整体的理解,并明确表示在今后的科研和教学中将引入风险财政。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杨志勇研究员肯定了围绕两本著作的创新性和贡献,分别就中国财政学基础体系、风险财政学内容以及风险视角研究财政学的创新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风险财政学为构建中国特色财政学做出了重要的基础工作,其提出的基于未来角度思考、坚持的财政学科和实践整体观和确定性思维构建是财政学科理论的重要内容,两本著作是“六个必须坚持”的集中体现。

中央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马海涛教授(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党委书记肖鹏教授代为发言)对著作做述评。他高度肯定了著作成果对风险财政学流派的重要作用,并从公共风险思想因素提炼、中国语境下财政基础理论阐释、实践案例构建以及不同主体间责任和风险分担机制建立四个方面进行点评,他认为著作在研究视角、研究逻辑和研究站位上均有创新。马海涛教授总结《风险财政学》的特色体现在构建基于风险社会财政理论体系、重构财政职能的新定义、理论结合实际和高理论站位四大方面。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吕冰洋教授发表了题为“公共风险来源与政府应对”的演讲,从历史维度指出,工业革命后公共风险来自人与自然的商品化、创造性破坏进程的加快和多元利益集团的兴起三方面,现代财政制度的职能可概括为“安”“富”“均”。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范子英教授从风险界定、风险来源及财政如何应对风险进行解读,强调经济学中风险的中性特征和微观理性和宏观结果的偏离,并以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化解为例,解释了公共风险和财政的作用。

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刘蓉教授主要从创新性、学术性、规范性和适用性对两部著作进行了点评,同时也对风险财政治理的主体与客体界定、风险财政的中西方区别、风险财政的影响因素以及风险财政的识别四个维度发表了自己的思考。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党委书记肖鹏教授就财政理论发展和中国财政理论的特征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强调了中国财政理论与西方存在差异的表现包括人民性、包容性等五个方面,针对理论框架概念界定、与主流财政学教科书融合等问题提出了对应建议。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傅志华主持

下半场专家研讨会由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财政学会副秘书长傅志华研究员主持。

湘潭大学商学院院长韩雷教授首先从财政学分析逻辑、社会运行规律以及公共服务供给应对公共风险角度分享学习所得,并借助公共风险视角分享了当前地方债务治理、高质量发展、统一大市场等问题的看法。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院长李建军教授肯定了研究成果的重大价值,并提出税收、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等基于风险逻辑可拓展研究的财政问题。山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李森教授从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对与风险财政紧密相关的财政学核心基础概念、财政的本质、财政职能等角度进行了系统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刘守刚教授从财政学发展历史的角度强调了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以及风险财政学与其他研究视角体系之间的关系,认为不同理论体系是可共存互生、互相竞争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动态》编辑刘新波从编辑的角度,分享了在工作中关于财政理论创新遇到的具体问题。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卢盛峰教授针对公共风险识别这一具体问题,提出通过文本数据和分析方法衡量公共风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祁毓教授结合自身科研和教学工作,对风险财政学进行解读,并在具体研究方法上提出具体建议。东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谷成教授从研究思路、研究视野和现实价值三方面充分肯定了两部著作,并针对税收相关内容提出拓展思路。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仲芳教授对著作的创新性和理论解释力充分肯定,同时从教材方面提出建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杨灿明教授对公共风险财政学研究的视角给予充分肯定,并基于人的社会属性、人类社会公共属性和公共组织演进脉络指出公共风险财政学的风险逻辑就是人本逻辑,风险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从公共风险视角研究财政学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体现。

最后刘尚希总结,再次感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财政税务学院为会议顺利召开付出的努力,并希望和呼吁全国财税同仁响应党中央号召,立足两个结合,强化对于财政基础理论的研究,为构建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做出更大的贡献!

审核人:张克中

编辑:卓张鹏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