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许邦权)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充分发挥教材的培根固本、铸魂育人功能,学校于近期组织召开了中国经济学教材审读专家意见(线上)交流会。交流会分《中国财政学》专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78年)》专场,两场交流会分别于12月22日和23日上午顺利进行。
12月22日上午,《中国财政学》教材专家审读意见交流会线上举行。会议特邀了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马海涛教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方红生教授、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石绍宾教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教授、北京大学财政学系主任刘怡教授、云南财经大学前校长伏润民教授、南开大学财政系主任倪志良教授等7位专家作为教材审读专家。《中国财政学》主编、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杨灿明教授代表团队介绍了教材编写情况,并对专家的意见进行了积极回应。教务部部长钱学锋教授主持会议,《中国财政学》教材全体编写组成员、教务部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12月23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78年)》教材专家审读意见交流会线上召开。会议特邀了清华大学陈争平教授、龙登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高超群教授、隋福民教授,南开大学王玉茹教授,北京大学周建波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兰日旭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燕红忠教授等8位专家作为教材审读专家。经济学院院长李小平教授主持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78年)》教材全体编写组成员、教务部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1978年)》主编常明明教授代表团队介绍了教材编写情况,并对专家的意见进行了积极回应。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仁山教授参加了两场会议,并发表热情洋溢致辞。刘仁山对参加我校教材审读会议的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对我校2个中国经济学教材编写团队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对团队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刘仁山表示,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有助于丰富我们坚持“四个自信”的依据,有助于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人才储备和保障。编好中国经济学教材,是我们学校“双一流”建设采取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学校为法治中国建设要贡献的力量。希望编写团队成员认真听取专家们的意见,会后继续打磨,精益求精,进一步完善教材的内容,提高教材的学术水准,按期交稿送审,争取早日出版,为构建中国经济学教材体系奠定坚实理论基础。
审核人:柳正华
编辑:彭佳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