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徐萌)2022年10月13日下午,金融学院开展专任教师赴省建行挂职锻炼经验交流会暨银行管理课程虚拟教研室教研活动。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银行管理课程虚拟教研室”全体成员及金融学院教职工出席活动。
余明桂院长代表学院向为此次挂职工作和虚拟教研室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的老师们表示衷心感谢,向在省建行挂职的老师们致以深深敬意。他回顾了我校与建行良好合作的发展历程,以及银校合作过程中涌现出的丰硕成果。他简要介绍了银行管理教研室的发展历程与取得的成绩,希望大家能在今天这场形式特殊、直观生动的教研活动上积极互动交流。他表示,党的二十大盛会开幕在即,寄语广大教职工豪情满怀、砥砺奋进,用更加扎实的工作业绩为盛会献礼。
接着,陈思翀教授、肖春海副教授、董志华副教授分别做挂职经验汇报。陈思翀教授从挂职工作过程中的直观感受引入,分享了他关注的主要方向、学习的主要渠道。接着他从自己的观察视角分享了建设银行近年来在做什么?银行业出现了哪些重大变化?他认为此次挂职工作机会给予了一个研究问题与素材的宝库、教学与研究案例的宝库,最后他还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感悟,及在金融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继续深入思考的一系列问题。
肖春海副教授认为此次挂职工作是一次“双向实践”,发挥着良好的“桥梁和沟通”作用。他首先用“信任、包容、激励”三个词概括了自己的工作感受,接着结合众多在工作过程中的实例,分别从学习收获、工作体会、产出成果等多个不同的方面详细分享了自己的挂职经验。他着重强调了研究或教授银行知识,要懂银行。最后他表达了两点感悟,“产教融合,大有可为”以及呼吁“贡献中南大金融智慧”,希望继续深入搭建校银桥梁,推进产教融合。
董志华副教授围绕“五个三”展开,分别介绍了对建行的三方面印象、自己参与的三大项主要工作、对三类业务的观察与思考、形成的三类丰富成果。他从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等三个不同角度分享了挂职过程给自己的启示,认为这是一次“受益匪浅、不虚此行”的学习机会。
三位老师的挂职汇报反响良好,与会老师讨论热烈,展开了积极的提问与交流。
建行学院副院长张东教授讲话指出,挂职锻炼的成果不光要看眼前,更要相信它会体现在老师们今后的人才培养、教学科研中,也会产生更深远长期的影响。此外,挂职锻炼的教师们充分代表了金融学院的师资形象,在建行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将有利于推动今后的产教融合。最后他也希望建行项目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继续完善运行机制,并号召更多的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其中。
中国建设银行原董事会秘书、金融学院特聘教授陈彩虹教授讲话提出,在银校互补的过程中,不仅要搭建“物理上的桥”,更重要的是要搭建起“智力上的桥”,此次建行挂职项目就是搭建银校合作“智力桥梁”的一次良好且成功的示范。最后,围绕着银行的金融科技发展,陈彩虹教授还留下了两个问题,启发老师们进行思考。
教研活动最后,银行管理课程虚拟教研室带头人朱新蓉教授围绕“一个致敬、两个点赞、三点思考”对本次交流与研讨活动进行总结讲话。朱新蓉教授对建行挂职项目、挂职老师们的工作以及今天交流活动给予高度赞扬,她认为银行管理虚拟教研室积极利用银校合作挂职交流的机会,大力拓展了业界资源,推动了学生实习实践。她呼吁把我校产教融合的这一优良传统发展成为时代的标识,推动产教融合项目制度化、可持续,最大化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同时她还指出,要在专业的主逻辑不变的背景下,让科技充分赋能金融,而与之相关的探索还依然在路上。
据了解,2021年11月,校建行研修院华中学院理事会第六次会议,决定选派金融学院专任教师赴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开展挂职锻炼。《选派通知》发布后,全院教师反响热烈、积极咨询、踊跃报名。经个人报名、学校推荐、建行审核、下文任命等环节,最终5位老师获得了挂职锻炼的机会,并顺利完成了挂职实践任务。目前,卢建新教授仍在省建行住房金融与个人信贷部副总经理岗位上挂职,白小滢副教授仍在省建行公司部挂职。
审核人:李沛
编辑:胡兰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