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第三届ISETS能源转型论坛暨文澜金融论坛(2022)成功举办

来源:新闻网发布时间:2022-05-31 字体:

新闻网讯(通讯员 徐萌)5月21日,由国际能源转型学会(ISETS)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主办,中国能源金融联盟、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气候金融研究分会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碳交易与碳金融研究中心协办,国际能源转型学会第三届能源转型论坛暨文澜金融论坛(2022)成功于线上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气候金融与投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碳交易与碳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庄子罐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国际能源转型学会理事长施训鹏教授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余明桂教授分别致开幕辞。来自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悉尼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多所高校150余位学者围绕气候金融与投资主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讨论。

首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范英教授作为主旨演讲嘉宾,以“碳市场中基于总量和基于强度的配额机制的福利分析”为题作大会主旨报告。范英教授首先从《巴黎协定》展开,具体介绍了两种配额分配的方法——基于总量的配额分配方式和基于强度的配额分配方式。研究发现,基于强度的配额分配可能减少产品市场中市场力量造成的福利损失。当低排放强度企业的边际生产成本不高于高排放强度企业时,基于强度的配额方式将比基于总量的配额方式带来更高社会福利。随后,范英教授以中国钢铁行业为例,介绍了两种配额分配方法的福利情况。她提到,在总许可量相等的情况下,基于强度的配额方式比基于总量的配额方式能实现更高的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社会福利,这对中国碳市场运行有很大启发。

本次论坛共收到20多篇投稿,通过遴选最终8篇论文受邀报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耿江波教授、长春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聂洪光副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陈思翀教授分别主持了分论坛的报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黄书培副教授讨论了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对中美两国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机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梅应丹副教授基于中国加氢站的实证研究分析了气候兼容性基础设施的福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吕勇斌教授基于企业经营渠道的角度探讨了气候变化对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机制。天津师范大学崔潇分析了在非完美碳定价机制下如何优化可再生能源支持政策。中央财经大学赵航博士探讨了气候变化风险与地缘政治风险之间的相互溢出机制。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李甜甜博士分析了外商投资对中国股票市场自由化和公司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南京理工大学何孟喜博士讨论了将气候政策不确定性纳入模型是否对原油行业股票收益率预测有所帮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陈思翀教授基于重点高排放行业新建投资分析了碳排放交易试点的隐藏力量。

在为期一天的论坛中,与会学者畅所欲言,热烈讨论,相互交流经验,深刻分析问题,共同为参会论文提出了诸多意见和建议。最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耿江波教授代表主办方致闭幕辞,向与会嘉宾学者表达了诚挚的谢意。第三届ISETS能源转型论坛暨文澜金融论坛(2022)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审核人:李沛

编辑:崔桢桢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