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 卓张鹏 付欣怡 通讯员 韩桢 摄影 彭佳)高校教师评价改革“破五唯”后如何立?如何进行教师评价改革?1月6日,新时代高校教师评价改革与创新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国内50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通过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会议,6400余人在线观看。
本次研讨会聚焦“新时代高校教师评价改革与创新”主题,是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在教育部统筹部署下,持续做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落实工作,坚决推进“破五唯”的背景下召开。
研讨会由开幕式、主题报告、主旨演讲三个环节组成,为广泛凝聚推动新时代高校教师评价改革的共识与力量,共同助力新时代高校教师评价改革实践不断走深走实,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献计献策。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出扭转不合理学术评价制度的政策方案,要求在高校教师评价中,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帽子、唯论文、唯项目的倾向。但在高校教师评价改革落地过程中,难点依然存在。针对教师评价改革的难点和经验,本次研讨会上,多位高校专家学者分享了教师评价改革的具体做法。
校党委书记栾永玉视频致辞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杨灿明作主题报告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杨灿明指出,克服“五唯”根本之路在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我校在实践中以专任教师岗位聘用工作为重要抓手,认真审视当前教师聘用、职称评审制度,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坚持“五唯”不仅要“破”,关键是“破”而能“立”的立场,提出重新构建人文社会科学教师评价体系,构建“一个中心”“两个抓手”“三个基本点”“四个服务”“六个维度体系”的评价体系框架,坚持评价改革的政治导向、系统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融通导向。学校在原有量化评价的基础上补充完善质性评价,形成了以“量为基础质为标杆”的学术评价思路,在教师教学评价领域加强过程评价,在教学科研评价领域优化同行评价,处理好新时代学术评价“质”和“量”的关系。
“如果列举和被评审人学术水平相当的三位教师,会提名哪三位?被评审人在评审人所在学校,是否可以晋升到相同职位?在哪些学校,被评审人能晋升到相同职位?”论坛上,清华大学副校长郑力分享该校破“五唯”的学术评价新举措时提到,按照国际对标、国内对标、院内对标和国内外同行认可、权威机构认可、国家(机构)单位认可制定学术评价机制,强调质量贡献,引导教师们回归学术本真,坚守初心使命。他指出,在国家不断推出扭转不合理学术评价制度后的治理方略的背景下,清华大学聚焦“两个维度”,从回归学术本真、强化师德师风、强化教育教学、建立同行评议、强化学术共同体意识和规范聘用程序六个方面开展了实践探索。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张应强认为,绩效问责建立在“没有问责压力,教师不会积极教学、科研”这一假设上,实质上是对教师的不信任,进而形成了一种相互对立和提防对方的关系。高校教师评价改革核心在于实现高校教师评价理念的根本性转变。他提出基于信任的发展性评价理念和合作评价理念的教师评价思路,“引导教师以合作态度参与评价过程,教师发展了,高校才能实现发展目标。”
“重奖对高水平学术产出没有显著影响,同行评议有效运转的条件极为苛刻,原创性成果明显偏少、帽子人才偏多。”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光礼教授认为应对高校教师评价存在的问题,可以采用实行代表作制度、确立“以前沿突破论英雄的一流人才新标准”、实施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融合性评价举措。
合肥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刚表示,该校在制定教学科研奖励性绩效分配方案时,重点考察代表性、创新性成果的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不再以论文数、项目数、专利数、经费数等作为分配依据,在绩效工资体系中增设公共服务奖励性绩效,对积极投身课程思政、学科评估、专业认证等相关公益事务工作的教师予以奖励,形成了基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与公共服务”的三元结构奖励性绩效机制。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刘振天表示,要围绕处理好科研和教学、数量和质量、群体和个体、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同行评价和外在判定标准、定性和定量等“六个关系”,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韩强指出改革人才评价的核心在于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在于改革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机制,基础在于转变资源配置理念、改革资源配置方法。
下午,来自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南政法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7位专家围绕畅通人才选拔绿色通道、科学构建人事评价体系、岗位管理改革、综合分类评价、学生评教结果的运用等主题依次分享了教师评价改革中的思路和特色做法。
校党委书记栾永玉表示,高等教育界的同仁要心怀“国之大者”,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全面审视评价机制中“唯”的内涵,“破”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立”科学选才用才的体制机制,广泛凝聚推动新时代高校教师评价改革的共识与力量,一起向未来,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闫平认为,本次研讨会是一场思想的碰撞会和经验的分享会,各位专家聚焦评价改革这一重大主题,直面改革痛点,结合实践探索,提出破局之策,兼具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为科学开展教师评价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为推动教师评价改革向纵深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
审核人:于方
编辑:卓张鹏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