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阐释】徐涤宇: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推动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新发展

来源: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1-12-03 字体:

党史学习教育(121)

读懂中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阐释⑮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推动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新发展

校长助理、国际交流部部长、港澳台办公室主任(兼) 徐涤宇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全面总结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历史进程、为国家和民族建立的伟大历史功绩。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决议》在总结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时,提到了“外交工作”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为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也对学校对外开放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践行新理念,强化新担当,加强教育对外开放顶层设计。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和实践,体现了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为世界谋大同的大党担当。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教育对外开放必须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向发力,以更高的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主动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立德树人初心,围绕学校“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加强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立足于学校国际化建设,聚焦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研合作,不断开拓合作渠道,提升教育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找准新方位,搭建新平台,优化教育对外开放布局体系。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学校国际交流合作面临较大挑战。我们要全面把握历史新方位,树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意识,奋力开拓,锐意进取,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的广度深度。全面梳理总结学校国际化现状和问题,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破难题;整合已有的国际合作资源,继续深化与国外友好高校的合作,推动学院间国际资源共享,开发强强联合、学科融通的国际合作项目;聚焦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积极谋划、拓展和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打造国际合作新增长点。

探索新机制,构建新路径,推动教育对外开放内涵式发展。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中规模、结构和质量的统一,推动教育对外开放内涵式发展。强化育人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加适应国家发展、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积极“走出去”,通过开展交换生、联合培养等多形式合作,大力拓宽学生国际交流渠道;主动“引进来”,打造“留学中南”品牌,优化留学生结构,提高生源质量,培养知华友华优秀人才;坚持“培”“引”并重,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做好外籍教师管理;坚持高端引领,加强国际参与,推进科研合作;丰富中外人文交流活动,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民心相通。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确保教育对外开放内涵式发展,为在世界舞台上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南大力量。

胸怀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在新的伟大征程上,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奋进的姿态踏上赶考之路,奋力书写人民满意的教育对外开放新篇章,以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添砖加瓦。

编辑:吴世杰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