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黄涛)校医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同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切实维护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高度重视有序推进防控工作
自本轮输入性疫情发生以来,院长黄之勤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分析当前疫情形势,研究部署下步疫情防控工作。校医院将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全院一盘棋,突出“快、严、准、实”,认真部署预检分诊、发热诊室、院感防控、核酸检测、健康观察、隔离点值守等疫情防控工作,把各项防控措施抓实抓细抓落地;科学制订校医院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暨就诊指南,规范就诊流程,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和院感管理;严格落实核酸检测“应检尽检”要求,根据疫情防控形势,随时开展有关人员核酸检测;严阵以待,提前做好校内全员多次核酸检测的准备,坚决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决打赢校园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当前武汉疫情严峻的关键时刻,校医院领导班子冲锋在前、一线作战、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持续奋战;在新的挑战面前,全院职工闻令而动、不分昼夜、鼓足干劲、连续作战,再次集中体现和生动诠释了伟大抗疫精神,为师生健康平安和校园保卫战拼尽全力。
昼夜奋战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8月3日,校医院宣布从即日起进入抗疫战时状态,并于当日迅速完成院内职工和健康观察站留观人员核酸检测两批次共计157人。8月4日,学校启动全员核酸检测。在校内有关单位大力支持下,校医院昼夜奋战,截止5日23时,南湖校区校艺体中心、离退休人员工作部和文澴楼三个检测点累计采样6788人。8月11日,校医院继续发扬不怕吃苦、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开展院内“应检尽检”人员、校内项目工地人员以及学校第二轮全员免费核酸检测累计采样5618人。
在全校各核酸检测采样点位活跃着一个个熟悉的身影,他们是曾在去年“武汉战疫”中做出突出贡献分别获得市级、区级、校级抗疫表彰的战疫先进,今年,他们再次白衣执甲,奔赴核酸检测采样的一线。校医院医务人员顶热浪、披星辰,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冲锋在前,毅然奋战在校园疫情保卫战的最前线。
白衣天使进社区上门采样
8月6日,校医院刚刚完成学校全员核酸检测采样任务,接到区卫健局的通知,要求对校内居家隔离人员、行动不便人员进行核酸检测采样,医务人员人不卸甲,马不停歇,再踏征程……
8月7日上午8时,天气酷热,在南湖校区,护士吴燕玲、付佳身穿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穿街道、爬楼梯,上门采样。她俩在北苑家属区、周转房、健康观察站、望湖公寓等5个区域为96人进行了核酸检测采样,多户居民家住7楼,因没有电梯,她们步行上楼,每走一步都很艰难,每上一层楼梯都觉得累极了。时间紧、任务重,她们咬牙坚持着,相互鼓励着,身材小巧的吴燕玲语气中透着坚定:“我是一名护士,要跑在病毒之前,守住校园防控一线。”她俩一直忙碌到下午4时,防护服里的衣服早已透湿……
校医院首义公共卫生科副主任护师曾爱民临危受命,和副院长汪勇、护理部副主任欧阳莉华一道带领医务人员奔赴首义卫生服务站的多个居民区,组织人员、调集物资、现场协调、搬运物品……连日来,她忙碌的身影接连出现在首义家属区和千家街家属区,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8月8日,曾爱民和陈晶两人一组负责入户采样23人,其中3人家住7楼,1人家住6楼,一天坚持下来,51岁的她已记不清走了多少条街,上了多少层楼,披星戴月归家时已是两眼发黑、头晕沉沉。曾爱民说,“居民对全员核酸检测非常理解和支持,对上门采样的医护人员非常热情。我们也要本着为大家健康负责的态度,把核酸检测采样服务送到每一位居民身边。”
截止8月12日,校医院已完成337人次的上门核酸采样。
攻坚克难再战洪山区隔离点
“早上好!我们是隔离点的医务人员,随时在您身边,请报告体温……”8月12日早上8点,武汉市洪山区和平街喜莱酒店隔离点的马路旁,一间20平米的应急板房内,身着防护服的校医院医护人员又开始忙碌起来。这个应急板房是洪山区和平街集中隔离防控医疗点,余常乐、汪顺青2名医护人员已坚守奋战了9个日夜。
隔离防控医疗点为何会设在“应急板房”里?事情要从8月3日说起。
当日,校医院接到洪山区疫情防控指挥部通知,需紧急安排医护人员值守洪山区隔离点。“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校医院紧急召开党政联席会,决定立即组建医疗队支援洪山区隔离点。
上午10点30分,医疗队组建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展开:医务人员迅速集结,培训院感防护知识,巩固医护人员工作职责、流程,准备医用防护用品等。下午4时,共产党员、副主任医师余常乐和年轻护师汪顺青火速奔赴指定隔离点。
喜莱酒店隔离点已入住隔离人员109人,因房间有限,只能将医疗点设在酒店门外的应急板房里。8月的武汉,正值高温酷暑,板房里刚刚接通电源,没有自来水、没有卫生间,艰苦的条件和意想不到的状况考验着余常乐和汪顺青。
尽管疫情十分严峻、条件艰苦,但白衣天使的责任和担当,使得她们义无反顾。正式上岗后,她们边完善隔离点工作流程,边加入隔离人员微信群,收集入住人员信息,掌握人员基本情况,便于日常医学观察、处置医疗突发情况、安抚患者情绪等。
在小小的应急板房里,她们科学精准救治,以医者仁心、高度负责的态度,敬佑每一个生命。隔离观察人员中,上有合并各种基础疾病的高龄老人,下有咿呀学语的幼龄儿童,她们不仅要做好隔离期常规的核酸采样、体温监测、网报信息,还要关注突发的健康问题。余常乐肩负起“全科”医师的职责,解答、安抚、向后方的校医院联系会诊。“重点人群,我们每天都会关注,让他们加我们微信,方便线上看诊。”余常乐说,她微信里已有30多位隔离观察人员的好友。“病人需要时,我们会第一时间到房间看望、指导。”与此同时,隔离点入住人员心理压力普遍较大,余常乐、汪顺青利用微信、电话耐心安慰、鼓励患者,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病毒的信心。短短几天,她们的专业、耐心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赢得了隔离人员的肯定和认可,被亲切地称为“板房医生”。隔离人员经常对她们说:“谢谢你们的付出,你们辛苦啦!”余常乐把应急板房当成了自己的新家,她说:“在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共产党员亮明身份冲锋在前,是对‘党员’身份最好的诠释。”
校医院是余常乐、汪顺青坚实的后盾:她们奔赴隔离点时,院党委书记李先卓等前往慰问、送别、协调工作;开展工作过程中,黄之勤院长等多次了解隔离点工作进展,关心她们个人健康情况;物资不足时,汪勇副院长等及时配备医疗设备、药品、防护物资、生活补给等;人手紧张时,刘晓玲副院长等随时调派人力予以支援。
截至8月10日,该隔离点累计接收隔离病人130人,转出40人,目前在管90人,核酸检测采样397人次。同时,对隔离点工作人员进行防护培训3次,有效防止交叉感染,降低感染风险。
健康观察站有你最美的身影
学校健康观察站位于南湖校区北门,7月24日再次重新启用,主要接收从中高风险地区返校的学生,高峰时段入住同学多达98人。24小时繁重的工作,使得全院人员几乎全员上阵连续作战。
在这里,医护人员除了健康监测、医疗服务、心理咨询、处理突发医学事件,更像一个24小时在线的医疗管家,贴心、周到的为隔离观察期间的同学们提供温馨的服务。有的同学刚入住时焦虑不安、情绪低落,医务人员及时、耐心地安慰、疏导,让同学们体会到了家人般的温暖。每到解除健康观察,临别时总有同学道一句辛苦,说一声感谢。
在疫情期间,院领导班子成员和医务科、院感办负责人多次到南湖校区健康观察站检查指导工作,慰问值班医务人员,看望观察人员。黄之勤强调,要进一步落实院感防控、做好自身防护、动态调整排班。
健康观察站的医务人员舍弃了假期陪伴家人的机会,在各自岗位上无私奉献着,用实际行动默默恪守着对医学的承诺,对生命的守候。他们常说,“份内之责,义不容辞!学校需要就得上!”这就是医务人员的责任与担当。
面对疫情,在医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体干部职工发扬伟大抗疫精神,冲锋在前,众志成城,在疫情防控一线践行着白衣天使的初心使命,诠释着全体医院人的忠诚担当,为学校构筑严密疫情防线,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而努力奋斗!
编辑:wf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