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校史故事⑦:初心不改 弦歌不辍——时光里的中南大

来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0-06-08 字体:

穿越70余年的峥嵘岁月,中南大从河南宝丰大白庄,走到武汉的黄鹤楼下和南湖之畔,时光改变了校址、校舍,甚至校名,却未曾改变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赤诚初心。今天,让我们通过今夕对比,走进时光里的中南大。


1949年,中原大学南迁武汉,将国民政府抗战纪念的牌坊门楼借用为临时校门。此后,学校扎根武汉,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学校既有传统的牌坊式的北门,也有界碑式的东门、西北门。它们作为学校历史文化和精神理念的见证,彰显着中南大的文化底蕴和特色。


郑小瑛教授是新中国第一位交响乐女指挥家,1949年至1952年在中原大学文工团学习并开始指挥生涯。在2018年我校建校70周年纪念大会上,她指挥全场歌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今年,中国会计史第一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荆楚社科名家、我校郭道扬教授来到学校已经整整60年。1960年,他进入湖北大学经济学系学习,后留校任教。1982年,他撰著的《中国会计史稿》出版,被美国学者誉为“东方的第一部会计史著作”。2019年,年近八旬的郭教授以300万字《中国会计通史》献礼新中国70华诞。岁月增添了白发,用毕生书写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初心从未更改。


1977年恢复高考后,吴汉东成为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首届学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并成为国内知识产权研究的先行者。如今,他已是中国知识产权界泰斗、我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近四十年来,他始终坚守“三寸笔,三尺讲台,三千桃李”的教书育人初心,践行“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的师者使命。



中原大学成立之初,条件艰苦,没有足够的教师,就在打麦场上听大课;没有教材,就靠听课记笔记;没有教室和课桌,就以石头为凳、膝盖为桌。如今,中南大师生可以在智慧教室,开展探索式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上世纪50年代,中南政法学院通过模拟法庭开展范例教学,那时的模拟法庭陈设简单,台签都由学生手写制作。现在,学校有三个专业模拟庭审室,通过模拟法庭教学培养学生的法律实务能力,法学学子多次荣获杰赛普国际模拟法庭大赛等赛事一等奖。




中原大学刚迁到武汉时,学校没有固定校舍,全校师生积极参与义务建校劳动,平整了被大家称之为西伯利亚的校西区荒草滩,建起了教学楼、宿舍楼等。现在的中南大校舍俨然,有文澜、文波、文泰、文津等现代化教学楼,滨湖、环湖、临湖等宿舍群。


中南大的校园文化生活一直都是多姿多彩的。早在中南政法学院和中南财经学院时期,尽管运动设施简陋,学校仍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在1956年的武汉地区大学生运动会上,陈兆夫等四位同学破省记录获得1600米接力跑冠军,刘佩联同学获400米第一名。学校还开展了丰富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每逢周末学校都有电影、舞会、诗歌朗诵、文艺表演等。

现在,校园文体活动可谓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有“声之韵”文艺晚会、“山音竹韵”校园民歌大赛、“爱乐中南”交响音乐会、“足尖上的青春”校园舞蹈大赛、秋季运动会等。



1987年起,学校开始实行新生军训制度,至今已坚持30余年。当年的学生军训穿的是较为厚实的军绿色的制式服装,现在新生军训穿上了轻薄的迷彩服,但始终不变的是,严格的军事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政治觉悟,激发了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和组织纪律性,也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

中南大师生始终坚持学以致用,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服务社会。上世纪70年代,学生们在学校创建的实验银行实习;80年代,学生走上街头为市民提供义务法律咨询。今天,学校秉承“顶天立地”的理念,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为国家和地方的法制建设、经济发展贡献中南大力量。


自上世纪50年代,学校开始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主动地与境外高校进行教育、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活动。70余年来,学校不断增进对外合作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促进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194811月,中原大学首批学员毕业,他们分赴祖国各地,走向人民需要的地方。如今的每年6月,数千名毕业生从学校启航,他们秉承“博文明理 厚德济世”的校训,成长为引领时代潮流的政界精英、商界娇子和学术巨擘。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