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校史故事①:难忘“六•二四”,改变命运的那一天

来源:新闻网发布时间:2020-04-22 字体:

导语:我校作为一所由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创立的大学,在创校之时就确立了“办人民需要的大学、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初心。7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历经光辉与磨难,几度分合、数易其名,但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栉风沐雨、弦歌不辍。为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学校全媒体平台推出“岁月如歌”校史故事专栏,每周推出一篇校史故事,带领师生校友一起回顾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中南岁月,传承中南大的人文传统与精神血脉。


194882日,在中原军区庆祝建军节大会上,刘伯承同志宣布中原大学正式成立。300多名开封知识青年成为这所“抗大”式学校的首批学员,而一个多月以前他们还是国统区的普通学生,如今已经成长为革命火种。这一切改变,要追溯到1948624日,这一天令他们终生难忘,因为这是改变他们命运的一天。

6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入河南省会开封,开封第一次解放。战火中断了城内学生的求学生涯,他们痛恨国民党统治的腐败与无能,在亲眼目睹了进城解放军严明的军纪和昂扬的精神面貌之后,对解放区充满了向往。此时,华东野战军在开封鼓楼街金台旅馆设立“解放区学校联合招生办事处”,一时间报名者甚众。河南大学学生刘一是在日记中写道:“经过两天的联系,终于在城里大金台旅社报名参加去解放区。金台旅社门前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人群中又遇到几位河大同班同学,革命还是有吸引力的。对未来事业的向往、激动、兴奋,一扫心情的孤单。”


开封解放后的鼓楼大街


解放区学校联合招生办事处金台旅馆门前,报名者络绎不绝


开封青年关注解放区学校联合招生广告


报名青年正在领取和填写报名登记表


招生办事处负责人、华野政治部的赖少其同志同每一个报名者进行了谈话,强调解放区条件差,比大城市生活苦,要大家三思而后行。当时凡是报名的青年,无论年纪大小,态度都非常坚决,纷纷表示“来报名就是准备吃苦的,怕吃苦就不会来报名”。开封女中的林焰虽然身材瘦弱矮小,但她态度坚决地表示,“只要能到解放区上大学,啥苦都不怕,俺当流亡学生时,过丹江、翻秦岭、奔陕西,步行走过一千五百里路哩!”  

短短两天时间,已有300多名大中学生和社会青年报名,其中还不乏学界名流,如河南大学的嵇文甫教授、王毅斋教授等。

1948622日开封解放时的河南大学嵇文甫教授(右)


当时的开封形势复杂,国民党的飞机连日不断轰炸,为了确保大家的安全,上级决定组织大家战略撤离,早日到达解放区。前往解放区,意味着这些年纪尚轻的学生要告别父母、背井离乡,但是他们经过思想斗争,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的决心。

这些学生中有的是昔日同窗,河南大学医学院三年级14位同学一起报名到解放区参加革命,他们占到全班总人数的1/3。他们中的张北翔同志在回忆离家时的情景说,“父亲卧病在床,虽未阻拦我,却唉声叹气;大弟坐在方桌下的地上哭泣,小弟年方10岁,双手紧紧拉着我的手哭喊‘大姐不要走’。但我还是一狠心,向父亲跪下磕了个头,毅然拿起简单行囊和王冬搏一起走了”。

也有姐妹一起迈出革命步伐的。开封女中的关君蘅、关涛回忆道:“24日晚上,姐姐和班上的几个同学一起来到金台旅馆,发现妹妹串联了她们班上几个同学已经先来报到了……这是一次重大的抉择,我们要从学生变成战士,我们要告别书桌、课本……我们还要和我们那慈爱的、孤独的妈妈不告而别。这是一次盼望已久的抉择,毫无疑义也是一次正确的抉择!我们没有犹疑,我们特别兴奋,有时竟喜不自禁地悄声笑起来……就是在这所学校里,我们这些学生娃娃接受了最初的革命教育,迈出了革命的第一步。”

为了表示自己投身革命的热情与决心,青年学生们纷纷改名。关涛就是在金台报名的时候改的名字,她说:“参加革命了,就要像浪涛一样汹涌澎湃,勇往直前!” 林瑶珠说,“火焰代表光明,让着熊熊火焰烧掉我的过去,照亮我的未来吧”,遂改名为林焰。


整装待发、即将奔赴解放区学习和工作的知识青年们


624日下午,这些来自河南大学、北仓女高等学校的300余名青年在禹王台前整队集合。他们当中,有穿西装的、裙子的,有穿长袍大褂的,有背胡琴的、拿提琴的,也有斜跨一个大包袱的,但是他们都怀着对新社会的无限憧憬,踏上了告别黑暗、走向光明的征程。

青年学生迈着坚定步伐前往解放区


这批师生和有志青年分成两支队伍向宝丰进发。一支是嵇文甫、王毅斋、李俊甫、罗绳武、赵俪生、苏金伞等著名学者及家属近80人,他们乘坐原计划用来运敌人高射炮的卡车前往宝丰。由于白天有国民党飞机轰炸,他们只能昼伏夜出,当时敌我双方犬牙交错,虽然精心选择了路线,却仍会遭遇“土顽”武装,苍茫夜色中星火点点,不时传来零星的枪声,护送的解放军将机枪架在司机楼上,不让开大车灯,气氛十分紧张。626日,他们到达樊县,中原军区的三位领导刘伯承、陈毅、陈赓前来探望。时任《中国日报》总经理郭海长回忆道:“刘司令员首先表示热烈欢迎我们一行来解放区,称我们是一支文化大军,并说今天是文武两支大军汇合了。”到达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所在地宝丰后,由嵇文甫、王毅斋领衔,以全体人员的名义向毛泽东和党中央发了致敬电。新华社以《人心向背》、《开封河大教授及各校师生千余人踊跃到解放区》为题,做了多篇报道,一时成为影响极大的新闻事件。

另一支队伍人数较多,因而选择步行前往解放区。他们一路艰苦跋涉,经过十余天昼夜行军,于79日到达宝丰。

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决定以这批师生为基础,就地创建“抗大”式的中原大学,以培养革命形势发展亟需的干部。这批624日参加革命的青年学生,成为中原大学的首批学员。


中原大学首批学员毕业合影


从此,“六·二四”成为他们生命中一个永远闪光的日子。从这一天起,他们迈出人生关键的一步,从此告别旧社会,走向光明!在中原大学,他们这把星星之火,经过革命熔炉的淬炼,快速成长为燎原之势,投身新中国的建设,走向人民需要的地方!




中原大学学员“六·二四”回忆摘录


夜幕降临之后,我们这支300来人的特殊队伍,精神抖擞地迈着坚定的步伐,离开古城汴京,从黑夜走向光明,向着向往已久的解放区走去!

——原新华社高级记者、福建分社社长 崔葆章


1948年的“六·二四”是一个永远闪光的日子,它总是那么难以忘怀,常忆常新。

——原中南财经大学函授处处长、副研究员黄洪


我现在虽已年越花甲,但624日却是我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最难以忘怀的日子,也是对子孙后代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历史性的日子!

——原武汉市群众艺术馆办公室副研究员 陈宛华


·二四”这一天,转瞬已过去几十个年头了。当年的青年孩子,如今已成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但这一天,是人生的转折点,是没齿难忘的。

——安徽省铜陵市汽车运输公司高级经济师 陈严、马宗援


624日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六·二四”这个日子,永远铭刻在我心间。我向那位解放军说的“不怕”两个字,成为我革命行动的准则。多年过去了,在苦难和生死关头,我敢说自己是个勇敢者。

——原四川文艺出版社副编审  徐靖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