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姚春平:戎马已矣情尤在,一心热血奉红石

来源:校报学通社发布时间:2019-11-06 字体:

学生记者 李子欣 赵雪纯 学生通讯员 边怡文


“我当兵是在野战部队,所以我一直认为,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做不到的事。”谈及自己参与扶贫工作后的想法,姚春平顿时挺直了胸膛,严肃庄重地说道。说到这里,这位刚刚退下扶贫岗位的战士顿时也充满了怀念:两年时间,不知不觉间红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心系家国 圆梦红石

出身于农村,成长于野战部队,姚春平熟悉山坳坳里面的一草一木,也曾亲眼目睹、亲身经历过贫困地区人民的奋斗和迷茫。自当老师之后,姚春平每年都会援助自己的家乡。而得知学校的这个扶贫项目之后,姚春平便立刻下决心要参与到其中去,要为这个贫困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姚春平正在上高中的儿子也很支持父亲的决定,受父亲的影响,他早早就能独立自主生活。儿子的自立和支持,也成为了姚春平毅然决然踏上两年扶贫路的坚实后盾。 

姚春平回忆说:初到红石村时,进村一公里的山路,七弯八拐,硬是拐到了1.6公里,山路也仅宽3米,两侧山坡上常有石块滑落,路面破烂不嵁,下雨天汽车根本进不去,急需改道扩建。“这世界上没有吃不了的苦。”对于成长于贫困地区的姚春平来说,红石村给他的第一印象是贫困和家乡般的亲切感,这也更加坚定了他想让红石村早日脱贫的决心。

在姚春平之前,学校已经派出过两批扶贫工作队,按计划,红石村应当在2017年底彻底脱贫。接过前批扶贫工作队的重担后,姚春平没有懈怠,积极进行实地考察,并询问前任,很快完成扶贫工作的交接,让自己能够全心投入到红石村的建设中去。

服从安排 不讲条件

姚春平回忆说:入驻之初,他对自己作了一个定位,作为一名扶贫队员,他的作用不是谋划全局,不是把关定向,而是协助队长开展工作。二年来,他服从扶贫队队长的分工,首先负责文字工作,他写计划、写总结、写汇报、出简报,第一年就写了25篇简报,在校园网上发了四篇新闻稿;后来安排他核查信息,负责国家扶贫网的数据更新,这可是个复杂繁琐而又精细的工作,农村人口信息变动大,婚娶出嫁,生老病死年年有,经过几个月的排查,全村人口逐年变化的情况,他了如指掌,准确率为百分之百,以至后来的村两委都要向他了解情况;再后来安排他走村串户,宣传政策,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他走遍了红石村的所有羊肠小道和田间地头,村民们在哪里,在做什么,在想什么,还需要什么,他都十分清楚;包保贫困户是所有扶贫队员最基本的工作,最初分给他5户,后来是10户,再后来是20户,每次家访回来都要及时更新台账信息;不管怎么忙,每天买菜做饭必不可少,这二年他用了不少的休息时间为队友们做饭做菜。姚春平说,二年来,他高标准完成了工作队长交待各项工作,工作队所有的工作,他都经历了一遍,是工作队名副其实的救急队员。

亲力亲为 服务群众

村民何香梅是姚春平最初包保的五个贫困户之一,夫妻二人都是近70岁老农民,住着危房,有一个户口在外、没有住房、四十多岁仍是单身儿子。早在2015年精准识别时,按照国家政策,村里原想将夫妻二人易地搬迁,建50平米的住房,何香梅知道这件事后,瞒着所有人,偷偷将儿子的户口迁回,于是何香梅要村里按三人的标准易地搬迁,建75平米的住房。何香梅如此一来,就又不符合国家易地搬迁的标准,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的何香梅于是成了上访大户,从2015年到2017年,何香梅没少到镇里、县里上访,逢人就说村干部的坏话和对国家政策的不满。姚春平接手之后,先了解情况,再对何香梅进行政策讲解,帮她解析“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错误出在什么地方,最后又亲自帮她写情况说明,写申请危房改造的报告,最终帮助何香梅争取到了国家危房改造名额。

同时,姚春平还帮助何香梅销售农产品,将其竹笋带至学校的扶贫超市,每年定购一头生猪,还有红署、辣椒等农产品,最终何香梅一家于2017年成功脱贫。现在的何香梅家住房早已改善,收支达到平衡且年年有结余,何香梅逢人也有了笑脸,也讲国家的扶贫政策好,她本人也上了“云上通城”电视栏目。对于这份功劳,姚春平却只是淡然处之:“做我们这份工作,就要想老百姓所想,急老百姓所需,只要是符合国家政策的,我们都要主动给他们讲,主动帮他们办。”

核查信息 宣传政策

姚春平说:国家的脱贫验收,标准非常高,要求非常严,既要入户调查百姓,看群众是否满意,又要对照各家各户的户口本查看贫困户的台账,因此信息上不能出现一丁点的错误,正确率必须是百分之百。然而农村里婚娶出嫁,生老病死年年有,要逐年一一分清,难度太大。队长把这项工作交给他,他是几天几夜没睡好,工作不知从哪儿下手,是“没有人做不到的事”,这个信念支撑着他完成这项工作。红石村220户居民,有居住在一起的、有分散在山疙瘩里的,有投亲靠女住在外面的,零零散散总有十多处。姚春平用两个多月的时间挨家挨户地走访,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最终他完完全全地融入了红石村居民的圈子里。两个月后,他便能够背出每家每户的信息、认出每一名居民、轻轻松松地道出家长里短的故事、准确地说出村民的想法。姚春平说,通过整整两个月的走访,他既掌握了信息,又宣传了政策;既和村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又让村民们信任和接纳了他。最后村民们也许不相信村干部和镇干部,但一定相信我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扶贫工作队。我们宣传扶贫政策,村民们相信;我们根据实际上个产业项目,村民们支持;我们说脱贫攻坚,最关键的还是要靠自己,村了们都踌躇满志,不甘落后。

守望山野 奋战脱贫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扶贫队员,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村党支部的建设,2018年12月,他和队长王建荣一起汇集了村民对领导班子的意见,掌握了绝大多数村民的想法,进而在村两委的换届工作,积极引入年轻力量,给红石村党支部增加活力。新的领导班子迅速扭转了工作作风,村民们脱贫攻坚的动力也空前地高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强化,为2019年国家验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一届扶贫工作队员李文静曾说:“两年红石人,一世红石情”。对姚春平来说,在红石村的这两年,收获的不单单是红石人的乡情,更有一名军人、一名具有25年党龄党员的家国情怀,这种情怀让姚春平和这片土地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临别之际,姚春平和乡民们依依不舍,两年时间,两百多户居民,倒背如流的故事,溶于其中的是姚春平与村民之间的亲情,红石村,已然成为姚春平的第二个故乡。

“做个明白人,当好宣传员;做个农村人,当好信息员;做个热心人,当好服务员;做个干事人,当好战斗员。”姚春平以这四句话作为自己两年来的扶贫总结。回顾这两年的经历,姚春平感到十分满足:既为扶贫事业做出了贡献,又提升了自己;既认识了红石村的乡民们,又给自己的人生开启了一个新篇章。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