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CCPC:中外学生交流的桥梁

来源:文澜新闻与新媒体中心发布时间:2017-11-03 字体:

新闻网讯(记者 余向阳 何相颖 杨洋 陈芷吟 王莹 张卓雅 杨佳 瞿志文) 在中南大的校园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他们同中国学生一样奔走在波泰高速,流连于晓南湖畔,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可中外学生之间却因为沟通彼此、促进互动的平台不多,缺乏足够的交流,以致彼此之间不够熟悉只能“望而却步”,几年来,CCPC(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Practice Center跨文化交流实践中心)承担起推动中外学生交流融合的艰巨任务,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CCPC成员合影

创立——促进交流搭平台

2012年我校留学生新生人数突破120人,留学生总人数达到368名,与2011年相比增长45%。生源来自美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马达加斯加、日本、韩国、泰国等70多个国家,遍布世界五大洲。当时我校还没有留学生管理与服务的学生组织和机构,留学生的签证、突发事件处理、日常事务、文体方面的活动都需要老师和学生一个个地“单线联系”,任务重,效率也比较低。

为了架起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管理和服务的桥梁,帮助留学生尽快了解融入校园、了解中国文化,在学校和国际教育学院的支持下,CCPC作为学生组织机构于2014年11月正式成立。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刘建明表示:“这个学生组织机构不仅可以协助老师处理一些学生管理的工作,也可以给学生搭建一个成长锻炼的平台。发动中国学生来帮助我们。它按照学生社团的形式运作,但我们并不简单地把它看作一个社团,它的名字代表着它的使命和我们的期盼。”

文体部:组织留学生参加校内外大型的文体活动

发展——齐心协力建中心

一个组织从最初成立到逐步迈入正轨,离不开创始者和参与者的努力建设,CCPC同样如此。国际教育学院在建设CCPC时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比如为留学生相关活动提供经费支持,给中心负责人安排指导老师,有计划地开展留学生知华、友华、爱华的教育活动等。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黄娟在谈及对该组织的期望时表示:“在这里,我们强调一个“融”字,中外学生的融合,中外文化的融合,我们希望能借此让留学生喜欢中国,把他们培养成文化大使,让他们回去以后能传播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我们点燃星星之火,希望它能成燎原之势。”

经过几年的成长,CCPC现由一名指导老师,一个学生总监,两到三个副总监负责运营,下设五个部门,分别是志愿者部、文体部、活动实践部、秘书部和宣传部。

文体部:组织留学生参加校内外学生活动

一个人的路途常需要有人指引,一个组织的建设也需要指导者。在CCPC的成长过程中,指导老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谈到刚开始时的工作,CCPC指导老师陈珂说道:困难主要是磨合,全新的团队、成员、运行模式、与留学生的沟通和交流,都是很大的挑战。就是在成立大会上和平时的部门会议上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知识的介绍,在成员遇到交流困难时,我也会耐心的跟成员们交流,举一些亲身经历和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与成员们分享。而在介绍指导老师的主要工作时,现任CCPC指导老师张冉则说:作为CCPC的指导老师,我们主要协助CCPC主要骨干成员的选拔、招新和组织建设,对CCPC开展的活动策划进行前期的审核和指导。我们设立了CCPC办公室,为中外学生进行交流活动提供场所,目前CCPC邀请中南大的中外师生们开展了汉语角,留学海外经验分享会,中外文化交流茶话会等活动。同时,CCPC还是学院大型活动如留学生汉语大赛、中外师生迎新春文艺晚会和感知中国实践活动组织的中坚力量。在篮球、足球、排球赛和运动会的赛场上,在学院迎新、送毕、户外实践、志愿活动中也活跃着他们的身影。我们指导老师会根据各部门各位同学的兴趣和特长,鼓励大家参与到留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去,让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在活动中可以得到充分学习和交流。


宣传部:用镜头和留学生交流

CCPC现任学生副总监张安琪表示,在CCPC工作的一年半里,她主要负责带领留学生参加我校的校园比赛,协助举办两个大型活动,一个是汉语大赛,一个是中外师生迎新春联欢晚会。她提到在CCPC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就是带领国际教育学院女生参加女篮比赛,“因为在我刚加入这个组织时,被分配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这个。从带她们抽签选衣服到陪伴她们比完全程,差不多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基本上每天都会跟她们沟通联系,每次比赛也会帮她们加油拍照”。

张安琪也表示,除了日常活动以外,最开始其实做了很多组织建设的工作,包括内部结构,外部推广以及策划新的活动等等。还有开学季注册、春节晚会、校级球赛、毕业季活动等其他一系列活动。“任何经历对人都会产生影响,我是很开心在里面工作的,这让我有机会跟不同年龄的人合作,同不同国家的留学生更多接触。”

宣传部:我们同留学生一起,走进彼此真诚的心里

收获——潜移默化影响大

CCPC不仅是一个学生组织机构,还是中外文化交流、碰撞的场所。在这里,留学生可以通过活动实践部组织的活动更好地体验中国的民俗风情,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中国学生也可以通过与留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别国的特色文化,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即使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国别多、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大,有很多基本的障碍,但如果大家能够相互尊重信仰、习俗等,便能相互理解、慢慢接受,从而在冲突里实现自然融合。

曾任CCPC会长的王丽萍在谈到CCPC的经历带给她的影响时就曾提到,这使她的价值观和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我觉得CCPC的一年经历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它让我看到不一样的人,让我懂得去尊重别人。而且欧美和非洲学生的自信,对我做事情的态度和性格也有一些影响。”

张安琪指出CCPC让她对文化差异更加包容了,通过近距离接触纽约石溪大学的交流生,也让她看到了在美国相同位置的同龄人最真实的样子。“和留学生的交流会帮助你在多元大环境里更快理解人和文化,更快让自己舒服生活,把非舒适区变成舒适区,进而找到节奏融入。”

学生合影

“CCPC为准备出国留学的人提供了一个非常理想的学习外语的环境,可以说是出国前的模拟测试。”CCPC副总监赵一方表示,国内的老师都是假设一个很正式的场景让我们来学习英语,但是更多时候,跨文化交流需要我们在路上、餐馆里、争论的时候讲英语,这时传统的英语教学就不够用了。这些技能的养成需要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思考,需要长期和其他文化接触,并且习惯跨文化交流的感觉。

征程——扬帆启航新期待

前进的步伐不会因为有何阻碍而停滞,改变和创新也不会因体制的规范化而被忽视。刘建明说:“之前我们在这个组织中招募的主要是中国学生,今年我们的设想是将组织下设的各个部门向留学生开放,招募干事。将留学生中有文体特长等的优秀学生吸纳到组织里来,将这个组织真正做成一个中外学生的组织。”

对于CCPC下设各个部门将面向留学生开放一事,来自俄罗斯的娜加展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她认为在这里可以参加许多活动,拓展自己的能力。“我对加入这个组织有些期待,希望自己可以在这里交到新朋友。”

来自贝宁的汉乐则认为,目前留学生内部还没有类似学生会的组织,CCPC正好为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

来自巴基斯坦的熊爱玲在CCPC的帮助下更好地适应了中国的生活,“当我刚到这里时,我与CCPC的人交朋友,他们帮助了我很多。他们向我介绍哪里是图书馆,哪里是食堂,他们让我们感到更舒服更自在。” 她表示加入CCPC是为了和中国学生增加交流,用自己的体验,同时借助CCPC来认识更多的人并帮助他们。

大合影


编辑:余向阳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