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志智”结合 打好脱贫攻坚战

来源: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17-10-17 字体:

  记者:崔桢桢

  8月16日,通城县麦市镇红石村村委会迎来了三位“新家人”——王建荣、熊建武、姚春平,这三名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教师成为红石村精准扶贫工作队第三批队员。

同一天,红石村村副主任葛雄驰摆起了家宴,村里人一定要送送詹万明、潘常刚、李文静这三位“老家人”。席间,回忆起这两年来的点点滴滴,几个大男人都流下了眼泪。村支书何云爱说:“真的感谢你们这两年把红石村当作自己家一样,以后不管我还做不做村支书,我都会像朋友一样来看你们。”

新老队员的更迭,只是中南大精准扶贫工作的片段剪影。除了红石村外,新疆医科大学、滇西梁河县和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湖北黄冈市浠水县、湖北襄阳市保康县、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等地,都有中南大人忙碌的身影。

自中南大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通过多种方式援助帮扶地,形成全方位参与的扶贫工作态势。中南大人积极参与各扶贫项目,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来,没有一个人中途放弃退出。在精心培育灌溉之下,学校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开花。


扶志·造血:奠产业基石

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第一步,为了迈好这第一步,扶贫工作人员必须深入帮扶地区走访调查。201510,天气渐凉,红石村驻村工作队开始了精准识别工作。

当时村里路还大多是土路,若是遇到下雨天便更是泥泞。“路不好,除了土路还有渣滓路,光是车胎都爆了6次,有时候车实在走不了了,就下车来走路去。”潘常刚说道。11、12月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冰天雪地时节汽车根本上不了路,为了摸清村里农户的真实贫困状况,保证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工作队硬是用两条腿历经个月的时间走访了150户,500,最终确定红石村97户贫困户 332人,并逐一建档立卡。

精准识别之后,如何让老百姓脱贫脱困成为极为紧要的议题。

扶贫先扶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核心是要为红石村造血而非输血。在前期学习、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红石村驻村工作队整合优势资源,积极动员多方参与,因地制宜地开展了产业扶贫:向10 户贫困户免费发放100箱蜜蜂,请来养蜂专家做专业指导;建设生猪养殖基地,向 15个贫困户免费发放“两头乌”母猪苗,邀请养殖专家作养殖技术培训;开垦 500 亩荒地,种植4万株2年生油茶树苗;村集体出面流转50亩良田,种植菊花。

这看似简单的产业扶贫介绍,背后却凝结了付出与心血。资源协调、土地征用、选种选苗、翻地耕种、防虫防害、基地维护,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掉以轻心,为了保证良好的产业收益,工作队亲身参与到每一个过程中去。耕种时,有的时候村里人手不够,三人立马扛起锄头帮忙翻地;为了挑选优质茶树苗、菊苗,连跑多地多方联系比对。即使是这样,产业发展的道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

 “我们有两块种植菊花的地方,一块种在山上,一块种在山下。山上那块地并不是很好,山下地好,所以我们花了很多心思种植山下那块地的菊花,但没想到山下的菊花却没长好,山上的菊花却长势很好。潘常刚介绍道。出现问题立马寻找问题根源,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山下的地虽然较为肥沃但紧挨河流,过涝成为山下菊花种植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及时修正,为产业良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两年的扶贫时间,驻村工作队队员俨然成了半个“农业专家”。

与一般产业扶贫不同的是,学校不仅注重帮扶地当地的产业发展,还为扶贫产业的农产品准备了“销售出口”。

麦市镇农产品特色超市于 2016年9月12日在学校南湖校区开门试营业。走进超市,货架上摆满了麦市特色的各类豆制品、矿泉水、紫苏酱、油茶、土鸡蛋等。学校免去了精准扶贫超市的租金与水电费,努力为当地农产品的销售拓宽渠道,超市每年能为红石村提供不少于6万元扶贫资金,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招商引资为产业发展供给养料,学金融出身的肖春海自2013年前往黄冈市浠水县挂职科技副县长以来,就一直极为重视招商引资。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融资方,于2015年启动了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为了为浠水县争取到专项建设基金,肖春海经常来返于浠水与武汉两地——在浠水搜集资料与数据,带着材料到湖北省发改委等地寻找专业人士对政策进行解答,再返回浠水按照要求和标准继续整理资料与数据。“这个工作没有固定的时间,需要随时来返,也要耐心等待工作人员解答,吃饭时间都不能保证。”回忆起那段时间,肖春海笑称:“那个时候在楼下等、楼道等,到处都等,一定要等到人咨询清楚才能准备好材料。”功夫不负有心人,肖春海和他的同事们共帮浠水县累计争取到4.2亿元的专项建设资金。这项资金不仅可以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本金,更能够带动浠水当地的就业,促进浠水发展。


扶智·育才:筑发展力量

近平总书记屡次强调,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脱贫致富,智慧先行,我校紧紧围绕扶智,在贫困地区培育人才,为贫困地区发展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脱贫攻坚战输送内在动力。

因为出生在农村,我校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人民政府挂职副县长的张天翼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情感,更希望实实在在地为贫困的农村地区贡献力量。

一到梁河之后,张天翼便开始思考:这个地方落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他带领团队花两个月的时间走访了17个县直部门,搜集了滇西十个州市50多个县的数据,去探索这些地方财政困难的原因。同时,针对梁河本地特色,挖掘梁河发展活力,为梁河县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寻求着力点。最终分别成稿11余万字《滇西贫困县财政困难问题暨县级财政收支结构优化问题研究——以梁河为例》的智力扶贫理论专著与12余万字《打造滇西特色旅游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以梁河县为例》的产业发展报告。

为了能够深入调研,张天翼经常到处“转悠”。梁河县61个行政村,张天翼几乎都跑遍了。“2600米海拔的山上我都去过。有一次在原始森林里去寻找天然古茶树,连滚带爬、手脚并用地用弯刀开路。”他如是说道。而最令他痛心的莫过于走访贫困户,看着卧病在床的老人、冬天还穿着拖鞋的孩童以及四面透风的泥巴墙,他往往眼眶湿润。每到一户家庭,他都会将身上带的现金拿出来交给农户,以尽绵薄之力。

张天翼希望深入走访调研其实还有一个目的——挖掘人才。贫困地区脱贫离不开人才的献力,而这些人才往往深埋在民间。于是,他在走访调研的过程当中尤其注重为滇西的发展储备人才力量。“在这期间我认识了一个制茶专家,他是梁河茶厂的第一任厂长,退休后就在赋闲在家,我把他推荐给县长,聘请他为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的客座教授,他对梁河的茶业发展能起很大作用。”张天翼说。

由于任期工作出色,2016年2月,中共梁河县委发函请求张天翼留任挂职,他便继续挑起了滇西扶贫的担子。“既然需要我,我就干。”这一次,张天翼的工作重心转变为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的筹建。

教学计划、课程设计、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张天翼为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设计了首份成体系的制度。在他看来,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是一所接地气的大学,它的普洱茶学院、傣医药学院、珠宝学院都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滇西的极大发展。同时,以此为契机,持续推进了我校与滇西应用技术的合作。2016年12月6日,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恒丰银行三方共建的滇西金融研究院在昆明成功挂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与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校长周跃签署“校校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滇西金融研究院”。滇西金融研究院凝聚了众人的心血,在张天翼之前,我校老师徐警武、周巍都在滇西这方美丽的土地上贡献力量。“周巍老师为滇西金融研究院的建立出了很多力。”肖春海说道。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研究院建立起产学研一体的建设模式,必将为滇西发展提供智库支持。

姚荧玖援疆的工作地点,也是一所大学——新疆医科大学。不同的是,由于地域的特殊性,在援疆的三年时间里,姚荧玖在为新疆建设发展培育人才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时刻将民族团结放在第一位。坚持参加宿管科每周一次的例会,指导学生宿舍文明公约的拟定并逐字逐句修改,姚荧玖总是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为此他经常要通宵值班,周末加班也是常事。

恶劣的自然环境更是一道难关。为了让新疆更多地区的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姚荧玖和同事们往往要到南疆招生宣传。从新疆医科大学到南疆,开车必须要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若遇上沙尘暴,即使车门车窗紧闭,沙子也会吹进车内,车里人员满嘴都是沙子。有一次在前往南疆之前,姚荧玖生了病,同事们都劝他休息一下再走,但为了不耽误招生进度,姚荧玖吃了点药便上路了。虽然做着普通的学生工作,但姚荧玖一直将“责任”放在第一位。

中南大人对红石村的“扶智”更是从娃娃抓起。去年,学校图书馆向麦市镇黄龙小学和两个农村书屋捐赠了图书期刊、文体用品、教师办公桌椅、投影仪等共价值5万余元的物资。今年10月中旬,校党委书记栾永玉一行赴红石村调研精准扶贫工作,走访慰问红石村贫困户代表,代表学校向红石村、麦市中学和黄龙小学捐赠物资设备,希望红石村的娃娃们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无论是滇西还是新疆,中南大人始终谨记,科研成果、人才培育、智库支持等是扶智的基本内容,更是扶贫源源不断的动力。


困难·责任:献无悔岁月

离开家人,奔赴扶贫一线,在对口帮扶的日子里,扶贫人员没少吃苦头。

驻村工作要求吃住在村、工作在户,驻村工作队就一直租住在村民家中,伙食需要自己动手准备。“夏天还好,冬天村里也不大有菜吃了,这时候需要去距离村里8公里的镇上买菜。”同时,农村条件较差,没有空调与暖气,工作队队员在夏天往往是光着膀子干着活儿,冬天即使是穿着好几层裹在被子里都还感觉不到一丝暖意。潘常刚笑称,自己去到红石村过冬之后才真正理解了“滴水成冰”这个词的含义。

而对于扶贫的工作人员们来说,最难以克服的困难其实是对家人的牵挂。

2012年9月19日,姚荧玖的父亲因疾病去世,他因在江苏省句容市挂职而未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这成为他一辈子的遗憾。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当姚荧玖决定去援疆时,母亲极力反对。“她八十多了,也怕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而且新疆又特别远,真的赶不回来。”

令人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2016年6月初,姚荧玖的母亲突发中风。接到消息后,姚荧玖紧张至极。好在母亲的病情及时得到控制,妻子与家中兄弟姐妹也都在病床前精心照料,经过多番考量,姚荧玖决定还是以工作为重,留在新疆继续工作。“母亲每每给我打电话都会哭,听着很难受。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真的体会很深。”他感慨道

由于路途遥远,姚荧玖三年来只在寒暑假期间回了六次家。每次离家返疆,他都不允许家人送进机场。“他们开车送到机场后,我不让他们下车,我自己拿着行李转身就走。”这看似“无情”举动的背后,却是最深情的不舍:他生怕与家人的离别触动心中最柔软的弦。

2016年4月,张天翼留任在滇西继续工作。5月底,岳母被检查出患有白血病,因为远在滇西,担子都压在了妻子一个人身上。说到这里,张天翼满是对妻子的愧疚,“那个时候又要照顾老的还要照顾小的,真的很对不起她,但既然已经留下来了,还是要把工作干好”。

今年的7月25日,潘常刚第七次来到红石村2组的何麒麟家,这也是他最后一次来到这里。何麒麟家易地搬迁的新房已经建好,只是留恋老家,暂没有入住新房。一家人同潘常刚热情地打招呼、欢快地聊天,他们并不知道这批工作队已经完成两年的精准扶贫工作即将返校。潘常刚和村副主任葛雄驰一起把贫困户台账资料补充材料和入户确认工作做完后,告诉何麒麟的老母亲,工作队和村委会已经为她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因是最后一次来访,潘常刚不禁回想起前面几次来访的细节:第一次初见时的陌生,何麒麟一家并不多话;第二次时,校领导一行带来了慰问物资和慰问金,告诉何家学校提供尽可能的帮助第三次走访完毕离开时,何麒麟追着工作队的车将小半框刚从山上摘下来还带有泥土的野板栗倒在车子的后排座;第四次时,时任校党委书记的张中华在寒冬腊月带领学校的多个部门弃车踏冰,步行将近4公里来到何麒麟家;第五次,工作队告诉何家临近麦市镇街道按照人均25平米建造的易地搬迁新房屋即将竣工,不久即可搬入新家。听到这个消息,躺卧在灶台边何麒麟中风的母亲显得非常兴奋第六次时,校领导和工作队一起带着新轮椅来看望老人家,这是老人家之前提出的愿望,希望坐着轮椅去新建的家看看。最后一次来访,老人家依旧说不出工作队队员的名字,“见面认识我即可,何须记住我的名字”,潘常刚说道。

张天翼希望能为滇西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能在自己离职之后仍旧为滇西奉献爱心,于是他牵头成立了“天使成长计划”,以学校团委和团县委为主体,以支教团为抓手,以资金扶助和智力扶助为两翼,以广大校友、全校师生员工和社会爱心人士为后盾,针对梁河县山、贫、孤的学生,有针对性的制定成长计划,建立人人可献爱心,人人献得起爱心的结对帮扶互动平台。一晃两年过去,张天翼的儿子在他赴滇西挂职之时出生,他为儿子取名“元熙”,谐音“援西”——援助西部,精准扶贫。在卸任之时,张天翼赋诗一首以表心迹:扶贫两载穿云过,人生处处是攻坚。若得苍生都饱暖,愿为滇西再出山。

姚荧玖的朋友圈十分“干净”,只有三条:两条是关于新疆医科大学的新闻,另外一条便是在自己三年任期结束时所发,内容为自己武汉的手机号码,自己虽然离开了新疆,但“离岗不离人”。谈起这三年的遗憾,除了未能侍奉母亲尽孝之外,姚荧玖也坦言愧对妻子:“之前答应了她要带她到新疆转转,可由于各种原因没成行,其实这三年来我自己都没怎么去过新疆的那些景点。”

肖春海结束了在浠水的挂职,又启程前往滇西履职,这次他的身份是“滇西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专业是金融,又有基层工作经历,肖春海对于滇西的发展有着许多设想,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浇灌梦想之花,为滇西引智引资,让滇西美丽绽放。

无畏困难,因为有责任在身,要将帮助贫困人民脱贫进行到底;砥砺前行,因为有梦想在心,希望尽早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薪火相传,一批又一批中南人接过前行者的接力棒,继续奋进在扶贫之路上,即使山高水远,即使道阻且长。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