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勿让“卡奴”束缚大学生自我管理

来源:中国教育报发布时间:2017-06-19 字体:

《中国教育报》2017年6月19日08版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7-06/19/content_480881.htm?div=-1


勿让“卡奴”束缚大学生自我管理


通讯员 吴欢 许建宝


“从学习到运动再到日常消费娱乐,各种花样繁多的APP(手机软件),几乎已经成为我们手脑之外的肢体延伸。”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三学生李威如是说。在移动网络迅速普及的今天,手机已成为校园生活的重要部分。一方面,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传统的学习、生活形态,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热捧;另一方面,相应的策略、管理模式和师生观念等是否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在不断触及移动校园“成长的烦恼”当下,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应该秉承怎样的破立之道?本期,我们聚焦手机上的校园,探讨大学生自我管理怎样越过“卡奴”这道“卡”。

  

督促神器让励志在线“赶比超”

  

日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针对高校“打卡”现象进行深入调研。团队随机发放问卷调查了121名在校学生,其中使用手机软件帮助自己学习或运动的人数达到9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4

  

该校一直坚持用扇贝单词“打卡”的2014级学生郝进说,“在‘打卡’的过程中,有时也会因为完不成任务而产生负面情绪。”她说,坚持“打卡”对她来说可以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同时也是鼓励。但是如果只是为了增加“打卡”天数,没有实质性付出地点击屏幕,这种为了“打卡”而“打卡”的行为是没有意义的。

  

手机软件可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在睡前使用“打卡”软件,将近40%的学生在课间使用“打卡”软件。多数学生选择将课间、饭后这些零散的时间聚集起来用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相比传统的书本和其他不易携带的电子产品,手机携带方便,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而手机软件的便利性和易携带特点正好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求。

  

手机软件的趣味性也是“打卡”风行的一个推动因素。近一半的学生认为手机软件“打卡”的趣味性增强了学习和运动的动力,在完成目标之后将成果分享到空间、朋友圈得到朋友的鼓励或者软件的奖赏,这不失为一种有效激励学生的方式。有35%的学生认为软件的记录功能利于自己每天进行反省和对照,找寻一个靠谱的监督自己的“伙伴”。

  

大多数学生表示自己每天坚持用软件是出于自律意识,而外界的监督因素(如朋友圈等)对自己的影响力很小。绝大多数人在完成“打卡”任务后,选择不分享到空间或朋友圈,只是将“打卡”视为自我监督的手段。而少数将“打卡”记录分享到朋友圈的学生,有的是为了获得软件提供的相应奖励,有的是为了起到监督作用,有的只是因为新鲜。这其中以获得软件提供的相应奖励为目的的学生最多。这说明软件的奖励机制也为学生运动和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动力。

  

1个赞=1圈操场慢跑”,该校法学院学生李威曾在QQ空间发过这样一条说说。得到85个点赞的他开始兑现承诺,通过后续的空间动态记录每天的跑步过程。这一看似玩笑的承诺,却一直坚持到了现在,并在最近成功完成了85圈的目标。

  

僵化任务让“卡奴”背负打卡包袱

  

虽然,各类手机打卡软件在高校里流行起来,并成为督促学生自我学习的新方法,但校园新现象的诞生也伴随了新问题的出现,“卡奴”一词在校园里流传开来,被用来形容为了完成每日打卡任务而疲于应付的学生。

  

“使用手机软件‘打卡’记录学习、运动的人越来越多,可是这些软件的效果却并不如我们所想象得那样有效。”调研发现,超过70%的受调查者认为利用手机软件进行学习和运动的效果并不理想。

  

盲目从众的“打卡”现象让学生两难。能够长时间坚持下来的学生其实很少,大部分学生在510天后选择放弃。有些学生只是因为一开始的新鲜感或者为了跟风而使用软件,真正能坚持利用软件学习的人不多,有些学生甚至将“打卡”视作一种形式,以为只要“打卡”就万事大吉,其实不然。

  

利用手机软件学习时,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走神,常常在学习的中途去利用手机做其他事情导致最后事倍功半。很多学生表示利用软件学习的效果与传统学习方法相比效率有差距,在软件中学习的单词很难在第二天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常常需要花更多时间重复记忆。

  

过度偏重于娱乐性导致学习目的被忽略。利用“打卡”软件进行学习和运动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娱乐性,有些学生则单纯是为了娱乐,将学习的目的抛之脑后,虽然常言讲“寓学于乐”,但是当“乐”成了最终目的,势必会影响学习效果。

  

最近,湖南某高校的小艾就加了一个打卡微信群,群内要求每人必须上交15元的打卡险,若一天未完成任务,则15元平分给群里的其他打卡者。“一开始觉得钱不多,还能督促自己完成任务,就欣然加入了。”可没过多久,小艾就后悔了。因在学院团委工作,经常要忙到半夜。小艾越来越觉得“打卡”成了压力,反倒忘记“打卡”的初衷是为了学习。

  

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需“内外兼修”

  

自律和他律在坚持使用软件时分别扮演什么角色?内在动力对于坚持的作用更大,自律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他律也是我们可以借用的手段,但仅仅靠他律是不行的,因为外在刺激一旦撤销,如点赞、关注变少,动力就会随之消退。这不是软件学习独有的,传统的学习方式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本质并无很大的差别。“监督类APP风靡校园,恰恰是学生缺乏管理与自我约束能力的体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教师何红娟认为,很多学生因一时兴起,而很少有人既有即兴又有持续的专注学习,这会导致最后成绩的差别。无论是哪种学习方式,过程中不可避免得包含着大量平凡而艰苦的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泄气、沮丧、孤独感、厌烦和疲劳。如果一开始的动机和兴趣不能持续起到作用,就很难坚持到终点。手机软件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学习效果和传统书本学习效果相比如何?何红娟认为,作为大学生,首先,不能放弃专业知识系统学习,软件学习目前应该是学习的一种有益补充,同时也帮助我们提高学习的乐趣,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丰富;其次,要合理安排时间,注意保护颈椎和视力;再其次,不能贪多,选择几个适合自己的,持之以恒地使用。

  

“大学期间是学生摆脱束缚、不断独立的时期,自我管理则在这期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APP学习本身是好的,它是工具而不是目的,效果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看使用它的人。‘打卡’要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牢记学习的初衷。在‘打卡’过程当中锻炼自我管理能力,在良好的自我管理的敦促之下提高‘打卡’质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工部副部长吕宗瑛表示,学校也正在讨论课外“打卡”跑步运动的方案,希望一定程度上借助APP这类“打卡”工具,鼓励大学生多参加体育运动。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