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杨时展教授书籍资料捐赠图书馆

来源:校报学通社发布时间:2016-05-26 字体:

   新闻网讯(学生记者 许建宝 段雨辰 李娜)519日,首义校区27号楼杨时展教授的书房里围满了前来参与捐赠活动的领导和老师,原本简陋的书房显得更加拥挤了。曾经陪伴杨老多年的书籍资料将于这一天“搬家”,杨老的子女把杨老留下的珍贵书籍资料全部捐赠给了我校图书馆。

 “拙庐”不拙

进入杨老的书房,墙上挂着老先生亲笔所作“拙庐”二字,尤其显眼。

七十年代没有工作室,只有教研室有一间屋子,因此工作基本都在家里完成,这个在现在看来狭小的屋子,却是当年最好的房子。就是在这个屋子里,杨老写下了无数的手稿日记,收藏了上千本书籍,为中国会计学铺垫着新路。三千多册图书至今在杨老的旧居存放着,已有多年,今天被重新“发掘”出来,这些宝贵的资料将全部捐赠给我校图书馆,部分珍贵资料将收归于档案馆。

杨老称得上中国会计史上的一代宗师,一生中主要有两大重要贡献:其一是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在这方面杨老可以称得上是会计学的带头人之一;其二是关于审计学的高等教育方面的研究。在那个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杨老就“耗”在这样艰苦的地方安心做学术,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也正是因为这个“拙庐”,杨老才能够在他的学术园里勤恳耕作。他率先呼吁要成立中国自己的学科专业,他介绍和引进国外的审计制度和文献,培养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批审计干部。

 “资不抵债要破产”

杨老曾说,会计上,资不抵债要破产,一个知识分子如果奉献不抵享受,恐怕也只能算是一个破了产的没有价值的人。

杨老长子回忆道:“父亲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他敢犯上,却从不欺下。他坚持自己的原则,该说就说。在文革时因为《万言书》被打成右派,戴了帽子,被派去农场劳作。其实当时钟自能教授曾劝父亲说这不能写,会有麻烦的,但父亲还是写了。现在看来,他当时的观念是走在前列的,只是当时明之者少。”

杨老长子回忆,有一次和父亲出去玩,在山洞里休息的时候,父亲告诫我们以后遇到比自己艰苦的人记得把身上的衣服脱下来送给他们,如果你们的母亲不同意,那我就去跟她说。父亲和母亲一起去散步,父亲看到了路边的一块石头,他上前去把石头搬走,母亲问他为何要多管闲事,父亲答:“我看到了,别人不一定能看得到”。

上世纪九十年代,杨老自掏腰包,拿出十万元成立了勤诚助学金,希望帮助贫困学生求学,并坚决不让校方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这十万元中一部分是老先生的子女凑出来的。杨老辛苦一辈子,毕生积蓄不到十万元。

杨老肝癌晚期,医生给他用好药,他每次都会和医生说自己知道已经不行了,不要再用好药了。

传之后人 物尽其用

学校正在启动历史文化传承工程,越来越重视历史上对于学术研究、大学管理等做出重大贡献的个人。

校长助理邹秉国说:“今天的成就是由前人开路,从过去一步步拓荒走出来的,不是天上平白无故掉下来的,每取得一点的成就,都是有血汗在里面。整理好、管理好、使用好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的。”

父亲一辈子热爱学术,喜欢教学,我们把藏书捐给学校,这是很应该的事情,是一种更好的珍爱。藏书放在家里可能会被虫蛀,捐给社会可能会得到更好的保护。父亲一辈子写了这么多东西,虽然一个字都没有带走,但每个字都很珍贵,把遗物捐出来让社会像我们子女一样去珍惜它们,父亲一定感到很欣慰。”杨老的长子说。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