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中国会计报》专版报道我校发布《政府财务信息披露蓝皮书》

来源:会计学院发布时间:2016-05-16 字体:

   新闻网讯(通讯员 严丽娜)513日《中国会计报》以“中央部门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呈上升趋势”为题,专版报道了我校政府会计研究所团队发布的《政府财务信息披露蓝皮书(中央部门,2011-2014)》。该蓝皮书由我校政府会计研究所张琦教授和潘晓波副教授带领团队完成并于201511月正式出版对外发布。该蓝皮书从政府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政府运行成本、媒体监督与审计监督等方面研究了我国中央部门预决算公开过程中财务信息披露的现状。目前,该团队正着手编报地方政府财务信息披露蓝皮书。

《中国会计报》报道全文如下:


中央部门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呈上升趋势

本报记者罗晶晶


今年是中央部门连续第7年公开部门预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府会计研究所所长张琦带领团队收集了2011年到2014年连续4年的中央部门预决算公开数据,并加以研究形成了《政府财务信息披露蓝皮书(中央部门,2011-2014年)》。这本蓝皮书显示,我国中央部门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呈上升趋势。

政府预决算公开并不是作秀

收集4年中央部门预决算公开数据,展开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方面的研究,记者了解到,张琦团队这样做主要是出于3个方面的考虑:第一,我国各级政府已经实施预决算公开多年,到底预决算公开的效果如何?第二,中国政府为什么要主动披露自己的财务信息?披露的动机是什么?在西方国家,政府披露财务信息是为了获得选民投票,以及发行政府债券。我国在2009年实施预决算公开时,并不完全具备这两个条件。如果真如西方学者所认为的那样——仅仅为了作秀,那么,我国政府预决算公开改革的成本过高且没有必要。所以,张琦希望通过对政府预决算公开中的信息披露质量、运行经费数据、审计执行情况以及媒体报道等进行观测和分析,印证或者反驳上述西方学者的观点。第三,不同于会计学界主流的研究范式,政府会计研究领的学者受数据限制,较少采用实证研究范式。因此,张琦希望借助蓝皮书的撰写构建专属于政府会计领域的数据库。

通过从财务信息披露质量、行政运行经费与三公经费、预算执行审计、舆情、媒体问责情况等几个维度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张琦团队得出的结论是中央政府预决算信息公开中的财务信息披露质量逐年提升,并且中央部门的财务信息披露从单向公开转化为积极地与媒体双向互动。他们发现,政府预决算公开中的媒体监督与审计监督相互补充发挥出强大的政府治理作用。行政运行成本、三公经费等政府运行耗费均得到有效抑制。事实上,自2009年政府预决算公开改革后,中央部门已形成了政府预决算公开——社会监督——审计监督——改善治理的有效免疫机制。显然,这不是在作秀

期待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记者发现,该蓝皮书的研究对象主要聚焦在中央部门的三公经费和行政运行经费方面。有学者认为这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政府财务信息,只是统计信息或者财政信息,且中央部门难以代替整个政府。

张琦对此表示,聚焦中央部门而不是地方政府的数据,是因为中央部门公开的财务信息更标准化,包括公开的格式基本一致、公开的时间比较集中等。这样一来,我们收集数据的工作量就要小一些,从稍微简单的工作开始尝试,可以为以后编写地方政府蓝皮书积累经验。而三公经费和行政运行经费只是类似于政府成本信息。真正的成本信息应该基于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基础来生成,且按照特定活动、产品、服务或者项目进行归集和分配。真正意义的财务信息还应包括资产负债信息。我国目前还缺乏权责发生制的政府成本、资产与负债信息。等到我国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完成之后,我们再对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肯定会更有价值。张琦说。

对于此次研究的重点之——行政运行成本,张琦解释说,三公经费和政府运行经费均不是会计上的成本,经费实际上是支出概念。资产、成本、费用损失都可能包含在上述经费中。在成本会计系统没有构建之前,是无法精确度量政府运行成本和运行效率的,只能近似地将三公经费和行政运行经费数据视为政府成本。未来的成本会计系统将会形成一个有效的成本归集系统,提供精确的成本信息,并通过政府成本报表分类、分项披露。在成本会计系统构建好之后,政府成本与费用、损失就能够被区分。例如,外交部的出国经费就应该划为成本,而其他部门的出国经费就可能应该归为费用甚至损失。这样就可以解决现在三公经费信息性质模糊,不利于部门间横向比较的问题。张琦说。

政府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衡量同样是其中一个重要维度。记者了解到,衡量政府财务信息披露质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政府财务信息的披露质量。已有研究更多地关注政府财政透明度,但缺乏直接对政府财务信息披露行为的观测。张琦团队认为,衡量政府披露的财务信息质量,除了关注信息披露的透明度,还需要进一步观察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是否全面、及时,是否披露了纵向的历史可比信息,是否披露了部门间横向比较信息,信息披露的格式是否便于信息使用者取数用于分析等。为此,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他们构建了一套信息披露指标体系,即DI指数。

二是政府财务数据的异常值。我们借鉴统计学的方法,运用Cook统计量,侦测政府财务数据是否存在异常值。Cook统计量越高,说明所披露的数据越异常,存在数据造假的可能,或者当期政府开支行为存在异常。Cook统计量可以为审计监督提供线索。

尝试用主流研究范式研究政府会计问题

在此次研究中,张琦团队尝试了定量分析这种研究方法。他说,采取定量分析方法来研究,主要出于4点考虑:

第一,传统的政府会计研究范式主要包括国别比较、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但上述方法均存在一些缺陷,因此,可以借鉴资本市场会计、财务研究的范式与方法,使用大样本数据,检验理论分析的结论。

张琦在之前的研究中尝试过对一两个部门的预决算信息披露情况进行研究,然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对策。但他认为根据一两个部门的情况得到的建议是否适用于所有政府部门,值得反思。

目前,蓝皮书的研究对象覆盖了80多个中央部门,相对于以往对个别部门的研究来讲,更具说服力。全样本的分析能够更大程度地考虑部门之间的差异以及各自所受到的环境影响。

第二,这两年政府会计研究领域参与者的人数呈上述趋势,但这些参与者们与其他领域的学者交流非常少。除了研究对象的差异外,可能更多的原因是研究范式的非共通性。当然,缺乏充沛的数据库是出现上述现象的关键原因。张琦表示,发布这本蓝皮书,形成政府会计独有的数据库,就是希望能缓解这一问题。

第三,政府会计涉及财政预算、公共管理、政治学和会计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政府会计研究需要具备与其他学科相通的研究范式,这样才有利于政府会计研究领域更好地发展。

第四,政府会计研究除了需要帮助决策部门制定政策之外,还需要检验政策执行的后果。如政府预决算公开改革后,政府治理的效果、城投债发行定价的经济后果与政治后果、政府官员的财政支出行为对当地经济与政治带来的影响等,均需要数据验证。

下一步,张琦团队计划研究地方政府的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实际上,目前他们已经开始着手收集数据。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