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点认识

来源:校报第475期发布时间:2016-01-13 字体:

□李世黎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二十四字倡导中,既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发展目标的规定性要求,又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导向上的规定性要求,也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性要求,这种追求国家、社会和个人价值目标统一性的表述,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联系。


  必须看到,高度抽象而形成的精炼表述虽然便于受众在头脑里牢记、在行动中对照,但也可能会因为缺少表达上的限定而导致受众在理解上的泛化、在观念中误判。事实也的确如此,自十八大报告一出,无论是真心拥护者还是别有用心者,均是一声惊呼:太普世了!诚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将整个人类文明积淀的优秀价值准则结合进来而体现出普世的理念,这有利于吸引和召唤更广泛的人们去遵循和坚守,但是,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社会主义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代表中国利益、彰显中国气派应该与体现普世理念同等重要。尽管十八大之后一直到今天,理论界对二十四字倡导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深入的阐释,论证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政党制度、中国经济建设、中国社会发展之间的契合性,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书斋里的小众精神诉求,而是社会中的大众价值追求,其无限生命力的最终体现是大众化之后的化大众。因此,在现阶段,既然二十四字倡导的内涵没有任何问题,那么问题就在于需要精炼出既是民族的、又是时代的、还是普世的、并且能够为普通民众直观体认的表述。


  但在当下,又确实没有这样一种完备和圆熟的表述,怎么办?


  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法,既明示出倡导的理念,又留有着发展的余地,它明确传递出两层意思,一是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下正处于培育阶段,虽然有明确的二十四字倡导,但仍然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基于这种理解,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实践发展和理论总结相互转换、相互推动的持续过程——价值观需要进一步升华和凝炼,但更需要同时培育和同步践行,即使它可能还不够完备和圆熟——这其中,关键在于处理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需要真正地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保证作用和基础支撑作用,从而使受众可以经由表述更为明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认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特质、时代气质和阶级本质,从而更好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持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整体建设,同时也必须更加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全面教育,特别是针对承载着党和国家希望的大学生的教育。


  所以,在笔者看来,在高等学校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重要的基础,这是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的关键。概括地讲,这个现实目标的实现,应当从四个方面加以努力:一是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促进受众在民族性上接受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促进受众在政治性上接受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促进受众在时代性上接受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是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促进受众在普世性上接受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者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