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黄娟:中国文化“支教”人

来源:校报第488期发布时间:2014-10-15 字体:

学生记者 杨艳萍 罗明亮 韩婧迪

  “人与人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不管是白皮肤还是黄皮肤,只要用心去交流,以诚待人,踏实做事,就会得到别人的认同。”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兼港澳台教育中心副主任黄娟说。今年8月底,她结束了另一个职位—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两年任职经历,这位中国文化的支教人身体力行,将源远流长的中国语言和文化传播给了更多的西方人。

 

 


  石溪大学孔子学院由我校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合作建设,以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为宗旨,是非盈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孔子学院实行中外方双院长制,黄娟是第二任中方院长。
  

克服重重挑战

2012年8月27日,黄娟背起行囊来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正式接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孔子学院第二任中方院长。主要工作是开展汉语教学和举办中国文化活动。

 


  由于在国内长期从事组织人事工作,本身也并非英语专业,初到新的工作岗位,各种挑战接踵而至。在外方同事的帮助下,黄娟快速度过了工作的适应期和磨合期,与中外方同事配合默契、互相补台,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孔子学院的工作也在前任院长优秀工作的基础上,取得一些新的发展,如开设HSK网络考试、招收孔子学院奖学金生、邀请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总领事来访、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议、开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习班,新设剪纸、书法、国画和针灸等文化课并走向常规化等等。由于孔子学院人员极度紧缺,大到活动策划、宣传,小到场地、食物、海报等,黄娟都事无巨细地安排把关。由于时差问题,与孔子学院总部和国内学校的工作讨论经常要在美国时间的深夜进行,有时午夜还在远程讨论工作细节。

 


  作为中方院长,还要处理数量繁多的各类往来工作邮件,除了和石溪大学、社区及母校联系之外,和总部几乎每个处室都有工作联系,经常早上一到办公室,黄娟就需要花1-2小时回复各类工作邮件,到任以来,各种来往工作邮件近9000封。此外,黄娟还要撰写各类新闻稿件、中英文年度报告、总结和汇报交流材料,两年来,她撰写和翻译的材料就达到了2万余字,新闻稿件《人民日报》海外版、《长岛日报》等媒体采用。

 


  两年工作结束,黄娟获得了石溪大学奖牌,表彰她在任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期间的服务和领导工作。但她其实还是一位念家的人,远离故乡工作,在陌生的地方,偶然听到一句乡音也会倍感亲切。黄娟记起当时学校领导带队到石溪访问时的情景,看到母校同事来探望,黄娟倍感激动,访问团队要离开的时候,自己还情不自禁地流泪。“‘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抒发了太多异乡人的情怀,在异国他乡能见到亲切的故乡人是一种极大的安慰。”

“文化大使”的骄傲

    黄娟将自己的工作定位为“民间文化大使”,她最为骄傲的,就是看到中国文化在国外传播。
  黄娟介绍,长岛居民艺术鉴赏水平很高,要想办法组织高质量高品位的活动吸引他们,所以孔子学院的哪怕一个小小的活动都是精心设计的。如中国电影展映活动,每一年电影活动都设有主题,每一场电影都是黄娟亲自挑选,并和孔子学院其他活动相辅相成,如在京剧专场演出过后几天放映《梅兰芳》,既有爱国情怀、积极向上,又抓住了当地观众的兴趣。京剧现场演出演员们惟妙惟肖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表演结束后他们流连忘返,围着工作人员不停地问各种问题,如妆是怎么化的,声音怎么变的等等。有时组织围棋、中国象棋、九连环等游戏,学生们十分投入,每次做完活动后,很多参与者过来纷纷握手,竖大拇指,称赞活动办得很好。一次书法课上,一个美国学生一笔一划花了一个小时写了三排“只要肯下功夫,汉语也很好学”,“虽然写出来的字无法跟书法大家相比,但是他那种热情、投入,感染到了我们,看着‘老外们’陶醉于精彩的表演和中国文化时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我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因为自己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已经逐渐被世界各国人民了解和喜爱。”黄娟说。“有些学生从刚开始的完全不懂中文,到后来见面问‘你好,你吃了吗?’或者跟你就中国问题讨论半天,这就是进步,这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播。”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