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一个不回家的“三万”工作组

来源:校报第475期发布时间:2014-05-06 字体:

    □黎向阳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一首古诗,却也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驻通城县麦市镇“三万”活动工作组的真实写照。通城县离武汉200公里,三个多月的“三万”活动,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在内,他们最多的只回过五次家。好久没回家,不是不想家。

 

                        心中有千家,唯独不顾自己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办副主任高碧峰,作为“三万”工作组组长,他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带领工作组成员长期驻扎在驻点村,脚踏实地,扑下身来,想群众之所想,坚持干好事、干实事。从来到麦市镇的第一天开始,他就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找抓手,带领工作组全体成员进基层、入农家、访民情、察民意,为下一步兴办实事、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春节是农民工返乡高峰季节,在高组长的带领下,工作组积极开展新春慰问暨送政策送春联活动,半个多月时间他亲自走访慰问农户近百家。每到农户家中,他都坐下来像对待亲人一样跟农民兄弟拉家常,讲政策,解困难,足迹遍布四个驻点村。顾全大局,讲求团结,恪尽职守是高组长一贯的工作作风。来自同一学校并不熟悉的几个成员在他的影响下,很快组成了一个富有战斗力、凝聚力的温馨和谐团体。工作中,他带头挥毫泼墨写春联送农户,带领大家学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带领大家做政策宣讲和调查研究,带领大家因地制宜,讲求实效,量力而行兴办实事。工作之余,擅长体育运动的他,会安排大家跑步、爬山、健走、打球,丰富工作组的驻村生活。他常感叹,“三万”活动真是好,在麦市镇“洗了肺,养了胃,工作充实安然睡,这样的生活让人醉。”高组长的独特人格魅力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不仅赢得了驻点村镇干部群众的真心爱戴,也赢得了工作组成员的欣赏和尊敬。工作组的同事说,高组长在工作组真正发挥了领导干部的核心作用、灵魂作用,在他身边,我们就有了主心骨,就有了心理上的依靠。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工作组才能够安心于驻点村,全身心投入“三万”活动中,为民解忧,为民谋利。

 

                         刚刚成个家,最难割舍是新家

 


    工作组最年轻的陈亚奇是个80后,报名参加“三万”的时候,宝贝女儿才两个月大,小伙子打包行李来通城麦市驻村的时候,把家里老人小孩的一摊子事全丢给了妻子。来到麦市镇后,工作组让他对口联系向阳社区。向阳社区是麦市镇下辖的十九个村(社区)之一,也是镇党委政府机关办公所在地。社区居民一万多人,大多居住在麦市镇沿河街和建设路两旁,人口密集,缺乏户外公共文体活动场所。社区里喜爱锻炼身体的人不得不在马路两旁或麦市镇广场进行晨练,杂乱的人群和嘈杂的声音不仅严重影响社区安宁,而且给街道交通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小陈通过调研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与工作组其他成员一起多方筹措资金,成功争取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捐赠部分经费新建一个篮球场。项目上马后,小陈整天忙于陪同社区居委会制定规划、划拨经费、监督施工、把关质量,很少有休息时间,更顾不上回家,其思妻念女之情可想而知,只能靠晚上通过视频电话和爱人通通话、逗逗孩子,缓解思念之苦。

 


  转眼驻村三个多月了,小陈家的女儿也快满半岁了,看着视频里的小孩越来越活泼可爱,我们问他想孩子不,他说:“说不想是假的,那是真想!但是想着我们的工作让麦市农村的广大小孩能更快乐、更幸福,那点思念也就不算什么了。”

 

                        虽然已在家,却把邻村当老家


 

    工作组的皮海鹏是通城县本地人,老家离麦市镇仅十余公里。他母亲在工作组进驻前摔伤,腰椎骨折,卧病在床。四个兄妹都在外工作,家里只有年迈的父亲陪伴母亲。工作组进驻麦市镇以来,他严以律己,以工作为重,春节前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没有回家一次,直到腊月二十八工作组返回武汉前,才急匆匆地回了老家一趟。同事们都称赞他是工作组的“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在工作中,皮老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工作组加强与驻点村镇干部群众的联系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麦市镇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通城话属于赣语方言的一种,不易听懂,本地的镇村干部、群众大多不会普通话,皮老师的“翻译”使工作组与老百姓的沟通更加顺畅,交流更加亲切,极大地方便了工作,拉近了与当地干部、群众的距离。结合当地的民风民俗,皮老师在春节前和工作组同事一起加班加点为村民写春联,共书写了200多幅,在节前慰问群众时送上春联,送去祝福,深受老百姓欢迎。针对当地人在过小年、春节和清明等节日有燃放爆竹、焚烧纸钱祭祖的习俗易导致森林火灾的情况,在走访慰问的时候,皮老师和同事们一起对村民进行森林防火宣传,让更多的老百姓增强防火意识。工作组也结合麦市镇的实际情况,正在着手撰写一个森林防火方面的调研报告。

 

  怀着对家乡人民的真切情谊,皮老师扎根麦市,踏实工作,却无暇顾及老家病床上的母亲,“为了我们兄妹几个,母亲操了一辈子的心。年前回家时,看到老人佝偻的身影、满头的白发、憔悴的面容,就一阵阵心酸。但是我参加‘三万’活动,就得遵守工作纪律,不能因为离家近就擅离岗位。我们来这里代表的是省‘三万’工作组的形象,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形象,只有从自身做起,扎扎实实的把工作开展好,真正为老百姓办一些实事,才真正对得起母亲对我的养育之恩!”

 

                         灯火暖万家,终身遗憾未回家


    工作组年龄最大的张建民,已年过半百。来麦市镇前,张老师因口腔龋齿发炎做根管手术失败,牙颌骨发炎肿大,面部神经麻痹失去知觉,嘴巴张合疼痛,吞咽困难,并且因为牙颌骨肿大导致左耳闭塞影响听力。但是张老师克服病痛,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来到麦市镇,进驻驻点村,长期吃药带病坚持工作。

 


  张老师联系的驻点村是李塅村。通过走访调研,张老师了解到该村地处偏远,基础条件差,每逢早晚,各村组漆黑一团,村民出行、学生上下学十分不便,于是向工作组汇报。工作组将实施道路亮化工程当作为驻点村多办惠民实事的重要工作来抓。在春节前的十多天里,张老师在深入调研、访贫问苦之余,承担了拟定李塅村道路亮化工程实施方案的重任,并与李塅村村委会干部一起,测量道路,编制路灯路线图,编制经费预算,筛选路灯供应商,联系施工队,忙得不可开交。

 


  2014年元月,张老师81岁高龄的母亲病危。得知这一消息后,他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私下与老家的兄长、姐妹联系,拜托他们尽力照料老母,代为尽孝。为了不影响李塅村道路亮化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张老师一直没跟工作组任何人提及此事,自己默默承受着亲情的煎熬,常在深夜辗转反侧,整夜失眠,但是第二天又投入紧张的工作,保证了李塅村道路亮化工程前期准备工作的顺利开展。2014年1月27日,也就是农历腊月二十七日晚7点,张老师接到妻子从老家打来的告知老母去世的电话,顿时泣不成声,此时的他正在赶写工作简报。未能见母亲最后一面成为他的终身遗憾。一提到此事,张老师就充满了深深的自责:“出发前回家看望了母亲,母亲告诉我,既然选择你去做这个工作,是对你的认可,要以工作为重,不要牵挂,更不能因此影响工作。没有想到母亲的话竟成为留给我的永别勉言!”

 

  巍巍黄龙望黄鹤,淘淘隽水入汉水。这个不回家的“三万”工作组,是把麦市镇当成了自己的家。我相信,麦市镇11000个家庭也会记得在江城,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有咱们山里的亲人。(作者系麦市镇党委书记)(原载5月5日第475期校报第二版)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