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关注课堂文明系列③:课堂上的“失语症”

来源:校报学通社发布时间:2014-04-16 字体:

 

□学生记者 朱凌玄 邹思恒 李婷婷

 

    大学课堂上,通常老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问道“有没有同学可以回答下这个问题”时,原本有些吵闹的课堂都会安静下来,不少同学默默低下了头,避免与老师眼神交流。在接受采访的学生中,仅有3%的同学表示会经常回答问题,9%较多回答问题,28%偶尔回答问题,60%从不回答问题。


  “一般都会不敢或是不好意思回答老师的问题,不过如果很了解或是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感兴趣的话,会主动回答问题。”工商管理学院的刘同学表示。一位表示上课喜欢坐后面的同学则说:“现在上课就怕没有睡意,或者手机没电,如果两者同时发生,那就真的是悲剧了”。


  被问及“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时,很多老师摇头,尽是无奈。“课堂上同学的积极性很低,有时候提出一个问题没人回答,造成冷场。最后只能随意从花名册上找一个来回答,而且大多数的回答都不让人满意。”“上课时不少学生都是低下头玩手机或是做自己的事情,提出问题后,一般问几遍,都没有学生主动举手来回答,便只好作罢,继续自己的讲课。”许多老师纷纷道出自己的想法。来自外国语学院的一位英语老师表示:“由于同学们的消极,只能够把课堂的平时表现和考试的平时给分挂钩,虽然提高了课堂的活跃程度,但也可能让课堂过于紧张,长久的话不利于教学进行。”

 

点评:
  教务部:有资料表明,课堂师生积极互动,同学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显著提高。“教师授、学生受”的灌输式教法、学法早就成为需要改进的教学方法。小一点说,师生互动是促进师生平等交流、课堂气氛和谐的有效途径。往大一点说,师生互动是教学相长、避免出现职业窘境的利器。

(原载于校报第472期2版)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