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记者 徐剑飞)6月13日下午,2013年党校第一期干部培训班第二次培训会在文潭楼四楼报告厅举行,本次培训会有两个专题讲座,校党委副书记、党校副校长周景明主讲《中层干部工作关系及其影响力定位》,公共管理学院徐双敏教授主讲《认识行政执行力 提高行政执行力》。培训会由党委宣传部部长、党校教务长殷修林主持。
周景明谈中层干部工作关系及其影响力定位
校党委副书记、党校副校长周景明为培训班讲授第三课《中层干部工作关系及其影响力定位》。周景明首先与大家探讨了中层领导干部的工作关系整合问题。他提出中层领导干部在处理与上级领导的关系中,要理解尊重、服从、支持、参谋的含义,要发挥好传达作用、指挥作用和参谋作用,同时也应该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要遵循层级管理原则,按照规定的程序办事;二要敬上而不畏上,真诚地表扬与批评上级领导;三要恪尽职守,从心灵深处维护领导形象的权威。关于中层领导干部如何处理与同级领导的关系,周景明提出应该把握“沟通、协调、相互支持、取长补短”的特殊意义。校内各单位中层领导间应该建立起平等与合作的关系,搞好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协调。真诚合作是中层领导者与同级相处的第一原则。
关于中层领导干部的影响力定位,周景明首先为大家界定了领导的影响力是“谋划目标并领导与推动团队实现目标”。他提出领导干部的影响力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谋划目标的能力,二是指挥队伍的能力,三是组织协调的能力。决定这些能力的是领导影响力的四要素,即职权影响力、思想影响力、专长影响力和人格影响力。这四要素中的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权力影响力,二是非权力影响力。
周景明强调,大学的中层管理干部不应仅是一个权力的敬畏者,更应是学术和知识的敬畏者。在学校发展的价值体系中,师生是价值主体,中层管理者宜多采用协商、参与和民主、宽松的管理方式。要建设“宽松、宽容、宽厚”的环境,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变以“事”为中心的“控制人”为以“人”为中心的动态人力资源调节和开发,更好地为师生服务。最后,周景明与大家分享了网络短文《说话的温度》,希望大家能够在工作中“会说话、说对话”。
徐双敏谈认识行政执行力,提高行政执行力
公共管理学院徐双敏教授为培训班讲授第四课《认识行政执行力 提高行政执行力》。徐双敏首先为大家阐述了执行力的内涵,她指出执行力就是能够把目标转变为结果的能力。关于什么是行动的结果,徐双敏结合生动的小故事和案例得出“完成任务不等于有结果”、“执行的态度不等于有结果”、“明确职责不等于有结果”的结论,并提出“执行”不是简单的“做”,而是要“做对”。她指出执行力有五大构成要素,即“沟通、协调、决心、责任、反馈”,其中沟通是前提,协调是手段,决心是基石,责任是关键,反馈是保障。
徐双敏分别对高层、中层和基层干部对执行力弱的原因作出分析,提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客观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待执行的政策本身有问题;二是待执行的政策理论上可行,实践中却不具备执行条件;三是部门和工作人员职责不清;四是政策执行监督机制不完善。其主观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之间的利益差别;二是以权谋私,为政不廉;三是激励机制不完善;四是执行主体的素质有待提高。关于如何提高执行力,徐双敏提出五点建议:第一,健全决策机制,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第二,明确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制;第三,综合运用多种管理方法;第四,建立和完善绩效考评制度;第五,抓紧员工的素质建设。
徐双敏提出,提高执行力是“综合工程”,需要各要素上下齐心,多管齐下,共同努力。提高执行力同时也是“作风建设工程”,需要各位领导带头做好表率。
|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