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韩晓玲 实习生 陈宇昕
16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记者见到了会计学专业大二学生刘宁。谈起2月捐髓救人的义举,这位朴实爽朗的女孩有些腼腆。她说:“真正幸运的是我。因为能够帮助别人,让我感觉非常快乐。” 去年3月,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来到该校宣传捐献骨髓的知识。虽然当时对骨髓捐献还没有什么认识,尚在读大一的刘宁仍捐出了自己的血样。7个月后,她意外收到中华骨髓库的邮件,说她的血型与一位苏州白血病患者的血型初配成功。经校志愿者协会确认信息属实后,她非常激动这意味着自己可以去拯救一个鲜活的生命。 得知此事后,刘宁身边的朋友纷纷劝她再考虑一段时间,毕竟捐骨髓确实存在着风险。她却特别乐观。 今年1月,中华骨髓库再次通知刘宁,她的血型与接受捐献者的血型完全符合。最终,捐献时间定为2月19日。 2月15日,刚从陕西咸阳老家回到学校的刘宁一放下行李,便赶往同济医院。在正式捐献之前,她需要接受4天的“动员剂”注射。 捐献头一天,她在网上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虽然不曾相识,但是缘分让我们联系在一起。好多人都说‘你’幸运,我觉得真正幸运的是我,因为‘你’,让我觉得自己的生命有一点点不同,我相信明天会是我们生命中很特别的一天,我会加油,‘你’也要加油!期待‘你’康复的那天!”当天,她心里还是有点紧张和害怕,也有期待和激动,彻夜未眠。 第二天上午,刘宁需要先进行一次血液检测。由于睡眠不足,加上没吃早饭,刚抽完血后,她差点晕厥。下午,她接受了第一次长达4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回忆那时的场景,她笑言:“因为是第一次捐骨髓,我很紧张。很多同学过来陪我聊天,说说笑笑的时候完全没有感觉,等他们走了后,我才开始感觉到有点疼。不过,第二天我就完全不紧张了。” 2月20日下午,采集完造血干细胞的刘宁回到班上时,全班同学起立鼓掌,欢迎她的归来。 随之而来的是媒体的报道、学校的赞许还有社会的关注。然而对刘宁来说,自己的生活依旧如常,每天忙着上课和各种课余活动。她说:“这次特别的经历并没有改变我的生活,只是让我想要帮助更多的人,做更多有益的事。” |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