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先生,你的那些学生又来看你了……”昨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义校区家属楼里,86岁的龙老太颤巍巍地擦拭老伴的遗像,口里在喃喃念叨。
相框中的老先生——中南财大老教授徐时澍,离开老伴已经25年。老教授生前没有留下儿女,却培育了一批甚似儿女的学生。“陶亚文71岁了,还一瘸一跛来家里看我们;小郭身体不好,去年派了学生小陈来,今年小陈去了美国,就又派了小陈的学生来……”龙老太的喃喃声中,一群鬓发斑白的老教授与老师遗孀间绵延了25年的深情,呈现眼前。
相册背后,讲不完教授们的师母情
4年前的清明节,龙老太曾在本报《怀念》栏目这样写下对丈夫的话:“老伴,还记得二十年前你走时,担心无儿无女的我没人照顾。多亏了你的学生!他们时常来看我,我住院动手术他们都帮忙操办,他们顶着大雪来家里和我聊家常……你可以放心了,有他们在,我不觉得寂寞。”
这段怀念心语,是龙老太发自心底的感谢。昨日,老人又翻开一本相册,一边笑一边叫着一个个学生的名字向记者讲述。“这是陶亚文和他的爱人,这是刘恒庆的女儿,现在去澳大利亚留学了……”在老人看来,这些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郭道扬,是老先生最喜欢的学生,每次大病都有他的真心关照,还有四位是刘恒庆、陶亚文、张锦绣、方正生,还有张龙平、汤进希、高文进……”这些学生,现在都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教授、老师,也是一个个鬓发斑白。
1997年,龙太婆从菜场回来的路上,一不小心摔断腿,被送进医院一个多钟头后,郭道扬夫妇就赶到医院,拎着煨好的鸡汤。
73岁那年,她又患卵巢肿瘤,想到治疗费用她不愿去医院。老教授们知道了,为老人凑了3000多元的治疗费。住院期间,住婆婆楼上的刘恒庆,担心老师母不习惯医院的床单被子,特意在家中收拾好被子、床单送进医院,用脏后再抱回清洗。
去年,龙老太患肠梗阻,老教授们又捐款2万元将她送进医院,每天都轮流提着补品、水果看望。同病房的室友很惊奇,“您说自己是孤寡老人,但怎么有这多人来看?”
年年清明,老教授们来鞠躬问寒暖
今年清明节,龙老太像往年一样,将屋子收拾干净,在老伴的遗像前沏好茶,摆上鲜花和水果。老人告诉记者,每年清明节学生都会来家中祭拜,25年从未间断。
每年春节,龙老太还会被接到刘恒庆家。“去年生病了,小刘还将做好的鲑鱼、烧鸡、牛肉端到家中陪我吃团年饭。”她所说的刘恒庆教授,曾经住在楼上,前几年搬离这栋楼,搬家前还专门到居委会拜托,一旦龙婆婆有情况就跟她联系。搬走后,还常打电话询问婆婆的身体情况。
龙老太现在的日用品,大多是老教授张锦绣买的。隔两个月这位老学生就来一次,每次都提着满满一纸盒——牙膏、牙刷、一次性杯子、卫生纸、洗发露、小麻油、水果……
学生陶亚文的儿子小六子,买了新车,带着龙老太去看汉口江滩夜景……
尊师真情,耳濡目染传承后辈学生
一群老教授尊爱师母的故事,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园内传颂。
72岁的郭道扬教授,现为国内知名的会计学家,谈及对老师徐时澍的深厚感情,他很是动情,“我始终觉得老师依然健在,就像生前一样看着我们”。在郭教授看来,恩师徐时澍兢兢业业教书育人,真正为教育事业倾心竭力,关心年轻人,也正是这样的优秀品德感染着自己,将这样的品德继承发扬。“无论是亲自对老师母照顾,还是请学生前去照顾,都是发自对恩师的真情回报。”郭道扬的这种境界也感染着自己的学生。他带出的博士生陈正林,与已故的徐时澍教授未曾谋面,但自从2000年来到学院后,也常看望龙老太。他说,刚开始受老教授精神感召前去看望,时间久了也与老人产生了感情,习惯了这么做。
今年,陈正林到美国去了,他又将看望老人的接力棒交给了自己的学生。
(楚天都市报 记者 杨磊 周蕾) |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