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赵德馨等参加辛亥革命百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来源:经济学院发布时间:2011-10-20 字体:

    新闻网讯(通讯员 赵炎才) 10月11至16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北武昌东湖宾馆举行,来自海内外的200多位知名专家与学者参加。此次研讨会旨在为中外学者搭建一个交流辛亥革命史研究成果的学术平台,是继纪念辛亥革命70、80、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后在武汉举行的第四次学术盛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的赵德馨教授、姚会元教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赵炎才教授应邀与会,分别提交了题为《启动了中国全面现代化的闸门——从现代化角度考察辛亥革命的贡献》、《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及其政府在金融领域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跋涉》和《辛亥前革命志士对道德的认知与诠释》的学术论文。

 

    赵德馨教授在《启动了中国全面现代化的闸门——从现代化角度考察辛亥革命的贡献》一文中指出:辛亥革命顺应了世界和中国历史发展的时代潮流,是四千年来中国传统政体的一次根本性改变,其带来的国退民进促进中国近代经济步入黄金发展期,引发了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巨大变化,而形形色色学说与主义的大引进在中国掀起了一场新的思想风暴,客观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从一定意义上而言,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全面现代化的闸门,是中华儿女为实现“振兴中华”伟大目标的重要转折点。

 

    姚会元教授在《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及其政府在金融领域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跋涉》一文中围绕孙中山拥有丰富的金融理论素养,南京临时政府改进和整顿银行机构的努力,南京临时政府实施币制改革等方面展开学理探讨,认为孙中山及其政府在金融领域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对后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金融管理、货币制度与“法币改革”奠定了一定基础,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不断进步。

 

    相对于前二位教授经济学视角的学术探讨,赵炎才教授侧重于从中国近代思想文化角度审视辛亥革命。他在《辛亥前革命志士对道德的认知与诠释》一文中深入剖析了辛亥前革命志士秉持理性态度认知并尝试学理诠释道德的积极努力。在他看来,此举关涉内涵甚多,其中最主要有四:道德概念的基本表达、道德精神的综合解读、道德发展的价值取向与道德本质的具体外化。此四者涉及面颇为广泛,呈现出由理论而实践的发展趋势,显现出革命志士对道德问题的重视与实际理论把握程度,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传统道德的近代化。

 

    本次学术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湖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联合承办。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等出席开幕式,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中国社会科学常务副院院长王伟光、湖北省省长王国生等先后致辞,著名学者章开沅、张玉法、狭间直树、周锡瑞、张海鹏等先后在开幕式上作了主题报告。而具体学术研讨分成4个小组共36场展开。在具体学术研讨中,专家、学者围绕辛亥前后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人物和辛亥革命史研究等专题展开了深入的学术探讨。会议气氛热烈,代表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新颖独特高论此伏彼起,不同学术观点彼此激荡,极大地促进了辛亥革命研究向纵深发展。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