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搜狐网 网址: http://roll.sohu.com/20110821/n316891645.shtml
易庭源教授(前左)长子易中天、三子易工成(后排站立者)在家中合影
一张由小饭桌改造成的书桌,杂乱堆放着几摞半旧的书籍和手稿,旁边简单的灵堂上,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家在黑白照片里笑得十分舒心。这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著名会计学家、“名嘴”易中天之父易庭源的家。前晚8时30分左右,92岁高龄的易庭源在家中安详离世。昨日,易老的学生、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请人送去花圈志哀。 一位“抠门”的会计学大家 易庭源一共有三个儿子,由于长子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品三国》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之后,外人常常以“易中天爸爸”来称呼他。但其实,他本身就是一位著名的会计学大家。大半个世纪里,他一直从事成本领域的教学与科研,教育和培养了一大批会计学人才,弟子包括财政部副部长王军等。又因为创立了“资金运动会计理论”和“利润分块理论”,全面革新会计学,易庭源在国内外会计界享有盛誉。 长期以来,易庭源一直住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义校区一栋老旧的教职工宿舍楼里。房间内的陈设极其简陋,书桌由吃饭的小方桌改造,靠墙满满的书架原本是几个鞋架,上面堆放着大量会计学方面的专著。 小儿子易工城说,父亲一生克勤克俭,用旧了的东西从来舍不得丢,家里面的书桌和柜子从自己记事起就没有换过。“不仅如此,他一个教授还常常捡些别人不要了的"破烂"回来,说改造一下还能用。” 就是这样一个近乎“抠门”的老人家,在资助学生方面却从不吝啬。易工城还记得,刚恢复高考那两年,家里来请教问题的学生络绎不绝,家里常常热闹得像开派对,遇到饭点,学生们就留在家中吃饭。“从那时起,父亲就在陆陆续续资助一些条件比较差的学生。”易中天说:“父亲很爱学生,珍藏了所有学生的点名册。” 儿孙眼中的“特别”老人 父亲的突然离世,让易工城倍觉突然。今年5月,老人家做了更换心脏起搏器手术,“但出院两个月来也没出什么大问题,星期三我回家他还好好的,还送我下了楼。” 易工城说,父亲并没有明确留下易家家训,但从小到大,孩子们听父亲说得最多的就是“不惟书,不惟上”。“他这种做人的态度,在潜移默化中对我们有非常大的影响。 直到去世前两天,易庭源还一直没有中断过会计学方面的研究,他的书桌上,还堆着厚厚几摞手稿和资料,近些年来,他一直在进行自己的专著《资金运动会计原理》的第四次修订。几乎每天,他都要趴在书桌前,不断的思考、修改…… 易工城的儿子易海思是易家唯一的男孙,在他的记忆中,除了小时候爷爷带他去蛇山公园玩以外,对爷爷最深的印象就是那个伏案写作的背影。“从小到大每次看到爷爷,他都坐在书桌前,唯一的变化就是那个背影渐渐老去。” “不喜欢别人动他的书桌” 来自蕲春的陈婆婆来易家照顾易庭源已经七年的时间了,她说,易老是个脾气非常温和的人,自称“九好先生”(三个好儿子,三个好媳妇,三个好孙子)。老先生对吃穿用度一律不讲究,只有一件事情可能让他翻脸,那就是动他书桌上的资料。 陈婆婆说,易老年纪大了,脑子到底赶不上年轻人,常常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有时候半夜想到了一点,他也非要爬起来记下来才肯去睡。” 直到去世前一天,易庭源还在书桌前修改自己的书稿,没想到第四次修订没有做完,老人家已经离开人世。“他对我最后的交待就是不要动他的书桌。” 本报记者 刘丹 通讯员 周苏展 徐会超 声音》》》 网友质疑父亲去世时易中天在外领奖 易中天:父亲走得太突然 昨日中午,在外地的易中天赶回武汉家中奔丧。前晚听说了父亲去世的消息,他跟两个弟弟都一夜未眠。 作为家中的长子,易中天对父亲的感情十分深厚。 前晚易庭源去世时,《新周刊》创刊15周年庆典暨“大时代锐仕勋章”授勋仪式正在广州长隆酒店举行,易中天在这次仪式上获奖并出席。在登台致辞时易中天表情肃穆表示,这是他平生第一次获得勋章,原本打算拿回家给父亲看看的,没想到他在两小时前离世了,“我只能明天带着它献到父亲灵前。” 对此,有网友质疑他言行不一,易中天表示无奈又可笑:“老爷子并非长期卧床或住院,相反,他前天还在伏案工作,修改他的专著,昨晚是心脏突然停止跳动的,这种情况,谁能事先料到,守在跟前?” 他表示,5月25日,老爷子更换心脏起搏器时,自己曾专程赶回,守在手术室门外,但因医院规定家属不得进入监护室,这才离开医院去给母亲上坟,“请问换了别人又能怎样?” 本报记者 孙辰 通讯员 徐志持 摄 作者:孙辰 徐志持 来源长江商报) |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