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他们的选择闪耀朴素光芒

来源:湖北日报发布时间:2011-08-09 字体:

    来源:湖北日报  网址:

    湖北日报讯(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周苏展 蒋 涛) 对贵州盘江集团而言,人才奇缺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去年11月,作为中组部、团中央选派的第11批“西部博士服务团”成员之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青年教授潘勇辉来到该集团挂职锻炼。在他的牵线搭桥下,该校14名2011届毕业生前来就业,其中本科生多数具有双学位。


    为什么放弃大城市,乐于到西部、到基层就业?7月底8月初,记者来到贵州省盘县红果镇和火烧铺镇,聆听这些年轻人的心声。虽然各自故事有所不同,但是他们的选择都闪耀着朴素的责任意识与人生智慧。



    陈敏的“小算盘”

    主修金融专业、辅修会计专业的陈敏是武汉姑娘,求职时顺利拿到了5个offer(签约通知),包括武汉一家银行。家人希望她留在武汉工作,但她几乎没有犹豫,便与盘江集团签约。
    “我的叔叔一直在支援西部建设。大学时我曾经去云南参观他参与的大型水电项目,觉得 很 有 意义,我也想这么做。”陈敏说,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有些东西必须思考。
    不过,她心里也有“小算盘”:比起银行,来到盘江集团从事证券投资、股权投资工作,与自己的专业结合更紧密,挑战能让自己更快成长。
    目前,陈敏正在准备参加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考试,工作中接触到的真实案例为她备考提供了鲜活注解。她由衷感叹:“在这里工作,我学到的东西非常多。”



    李焕平的新理想

    许多学长毕业时选择支援西部,令李焕平很感动。他当时没有想到,自己也会投身西部建设。
    李焕平是湖北广水人,主修法学专业、辅修金融专业,原本的理想是自主创业。
    今年2月,他来到盘县红果镇,在盘江集团下属的盘江精煤股份公司实习。群山怀抱中的小镇在冬天显得很荒凉。当天晚上,他辗转反侧:难道自己以后要来这里工作?
    一件小事改变了李焕平的想法。在镇上的小饭馆吃饭时,一群小孩子一边写作业,一边为客人端茶上菜。老板告诉他,这都是左邻右舍的小孩,课余时间来打工。
    李焕平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尽管个人力量很绵薄,但是否该为这个地区做点事情?他还有一个朴素的想法:孩子们都能在这么艰苦的环境里乐观生活,我为什么不行? 他留了下来。


    郭兰欣的“幸福指数”

    拿到税务专业和会计专业双学位的郭兰欣,在红果镇上成为李焕平的同事。这个在河北邯郸土生土长、在武汉求学的姑娘,将户口从城市迁到了盘县。
    作出这样的选择并不容易。“我也有城市姑娘的虚荣心。看到许多同学去大城市工作,我却来了小地方,心里不舒服。”郭兰欣坦率地说,来红果镇实习的第一天,她忍不住哭了;回到学校后,她也不好意思跟同学们说自己在西部地区的一个小镇实习。
    不过父母鼓励她,在县城工作也许比大城市更稳定,好好干肯定有前途。这帮助她下了决心。正式到盘江精煤股份公司财务部上班后,公司的重视与关心、和谐的工作氛围,让她对“幸福指数”有了新的理解。
    郭兰欣笑言:“光是外表光鲜亮丽有什么用呢?幸福不幸福自己知道。现在我感觉自己挺幸福的。”



    张振华的小苦恼

    与盘江精煤股份公司签约后,张振华被分到盘县火烧铺镇上的煤矿从事财务工作。
    这个白族小伙子是盘县人,大学里主修经济学专业、辅修会计专业。大四时他曾到苏州的银行实习,但最终还是决定回家乡工作。
    “这里有我的父老乡亲,我希望为家乡建设出一点力。身边不少朋友也是这样选择的。”张振华告诉记者,他读少数民族预科时的46名同学中,有一半都回到了各自的家乡。
    张振华也听过一些毕业生中流传着这句话: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小城镇一套房。他认为,其实东部地区人才相对饱和,而西部地区发展潜力大,为个人成长创造了平台。在基层尤其是矿区工作,条件肯定比较艰苦,但这也是年轻人吃苦锻炼的经历。
    不过,张振华也有小小的苦恼。在盘县机关工作的父母,觉得儿子在矿区工作“没面子”。几天前,表姐还在为他摇头惋惜:“你是知名大学的高材生,应该找一份体面工作啊!”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