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武汉部分高校期末既考本事又好玩

来源:中国青年报发布时间:2011-07-11 字体:

    来源:中国青年报   网址: http://zqb.cyol.com/html/2011-07/11/nw.D110000zgqnb_20110711_1-03.htm

 

    眼下正是高校期末考试期间,在武汉,一些高校教师打破常规,推出“稀奇古怪”的考试方法,用面试取代考试、学生自己打分、“识天书”、设计鸡蛋包装等等,让90后的大学生大呼“既考真本事又特别好玩”。    

 

    思政课不考记忆考面试

    在很多大学生眼里,思想政治理论课很枯燥,充满说教意味,考试更是死记硬背的代名词。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思政课教师张瑞堂副教授继首创学生讲课老师点评的授课模式之后,又大胆改革了考试方式。6月20日下午,在张瑞堂老师的《毛泽东思想概论》考场,100多名大一学生面对4位“考官”开始了期末考试。考试没有试卷,4位考官每人负责30人,手上各拿10个相关大题和评分标准。每个考生随机抽取,现场口述作答。     

 

    据介绍,考试题目由张瑞堂根据课程重要内容进行命题设计并编写号码,考官多是聘请研三学生担任。张瑞堂说,所设题目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如果没有真实的学习过程,缺乏知识的积累,就不可能有好成绩。“人文社会科学不宜采取期末投机就能过关的无效考试法,新考试形式就是要改变长期以来在学生中积累的不良学风和考风。”张瑞堂的“创新教学实验课堂”已开展三年了,学生不参加学校统一期末考,但每个课堂的平均成绩都在85分以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刘可风表示,学校鼓励教师对教学方式和考试形式进行有益探索,希望通过教改推动学生学习方式变化,使学生真学知识、学真知识。这一来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增进课程吸引力,培养创新型大学生;二来有助于消除大学生作弊现象,改善学风考风。

 

相关报道

人民网: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