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大三女生9年求学路上撑起一个家

来源:武汉晚报发布时间:2011-05-11 字体:

来源:武汉晚报 网址:
 
   

图①:走在人群中的徐金花是位阳光女生。
 

 
 
图②:徐金花在家生火准备做饭。
 
 

 
 
图③:徐金花在家里给二弟和妹妹辅导英语。
 
 

 
 
图④:徐金花找到妈妈打工的工地,送来弟妹的生活费。
 
 
 

 

图⑤:徐金花参加学校的法律援助小组,义务帮助弱势群体。

 

 
图⑥:徐金花和部分帮助过自己的老师合影
 

 

图⑦:徐金花带着弟妹跪在父亲坟前,边烧纸边拉家常。

 

 
 图⑧:徐金花一回到巴东,就高兴地看到谭宏老师来接自己。
 
 
 
     武汉晚报讯(记者 翁晓波 通讯员  周苏展 实习生 骆佳佳)一个还在上大三的女生,已经给自己的弟弟妹妹当了9年的“爹妈”了。昨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专业学生徐金花讲述了她当家的艰辛。
  徐金花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农村人,1988年出生,家里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2002年,父亲因病去世,母亲离家出走。14岁的徐金花一下子成了“家长”,带着3个弟弟妹妹开始了一边求学,一边求生的生活。
  靠着老师和好心人的资助,徐金花不但顺利完成了初中高中学业,还在2008年以文科557分的高分考上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同时,她还在家里组织弟弟妹妹“抓生产”,种地养猪。如今,小弟弟小妹妹在她的抚养下,还在坚持着学业,而且学习成绩优异。
    徐金花勇于担当的故事,感动了中南大。近计,她被评为该校“感动校园人物”。
    上周,徐金花回老家给父亲扫墓,本报记者和她一起赴巴东采访,从熟悉她的亲人、老师们那里,我们了解到一个小女孩如何在困苦破碎的生活里承担6个人生角色,一双嫩弱的肩膀如何能扛起艰难但充满希望的人生。
    
    采访徐金花是个艰苦的过程,因为从武汉到巴东的路程又远、又险。但这又是一个温◇的过程,在采访中,我总能听到、看到一些感人的故事、画面。
    在一个贫困的乡村里感受到的东西,和在城市里感受到的,相差迥异。坦率地说,从采访开始到结束,在感动之余,我始终以一种“冷峻“的态度在观察她,因为我想了解一个真实的农村大学生。
    徐金花在9年里所做出的努力,是大多数年轻人无法做到的,她身上体现出来勇敢担当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个年代所需要的。
    不过,正如一个硬币的两面。受特殊成长环境的影响,小姑娘总在不经意间表现出某些“狡黠“和“世故“,甚至戒备。她会巧妙地利用我们的出差经费,请她弟弟妹妹到饭店吃饭;她还会“不经意“的说出妈妈现在没有低保,生活很困难……
    当然,她提出的一切要求,我们都很理解,也尽量满足。因为,这是一个在社会的夹缝里生存下来的年轻人,她的“缺点”,正是其真实的一面,也是她在生活中学到的“本领“。
    真的希望,徐金花和弟弟妹妹们能早日摆脱贫困,每个人都能回归到自己的本来角色,快乐幸福地生活。
    角色一:小保姆
    【背景:父亲去世,她无奈退学,到旅社老板家当保姆】
    徐金花1988年出生于巴东县官渡口镇后山村,父母都是农民。家里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2002年,父亲因病去世。当时,四个孩子都在上学,为了减轻压力,小学刚毕业的大姐徐金花只好回到家里。在一个熟人的介绍下,
    14岁的金花来到县城,给一个城里人做保姆,每月报酬120元。回忆起那段日子,徐金花说:“这家是开旅社的,我的任务就是每天早上打扫房间,然后做饭干杂务。吃不饱,睡不好,再加上爸爸去世了,我差点都要崩溃了。”
    有一次,雇主家的猫跑到屋梁上不下来,女主人让她爬到梁上去捉。上去后,因为没有力气一下子跌了下来,疼得她眼冒金花。
    每天超负荷的工作,让瘦弱的
    徐金花更加面黄肌瘦。但是为了挣钱,她不得不咬牙坚持下去。
    角色二:插班生
    【背景:果断“离岗”,勇敢自荐,考场发挥出色】
    2002年11月,徐金花遇到了一个小学同学,从他口中得知,其他同学已经在官渡口中学上了2个月的学。徐金花忍不住了,想来
    想去,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第二天上午,小姑娘从老板家离开,拿着一封自荐信赶到官渡口中学,直接闯进了校长办公室。
    时任官渡口中学的校长桂建华回忆当时的场景说:当时几个校长正在开行政会,突然闯进来一个面黄肌瘦的小姑娘,要求上学。小姑娘还说:“我没有钱读书,但是我成绩很好。”
    徐金花的举动震撼了校长们,他们对徐金花的遭遇非常同情,安
    排她插班到当时初一谭宏老师的班上上课。谭宏老师问徐金花:“你吃饭怎么办?”女孩回答:“我自己从家里带。”谭老师又说:“你来晚了,学校课桌、书都没有。”女孩坚定地说:“课桌从家里带,书我可以自己找。”
    徐金花到校的第二天就遇到历史考试。凭着对小学思想品德的记忆,她考了72分。第三天考生物,她考了56分。过了15天,学校再考英语,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
    不全的徐金花,竟然考了72分。
    几次考试下来,徐金花彻底“征服”了老师。
    角色三:家长
    【背景:妈妈出走,她指挥全家,读书种地两不误,还养猪改善生活】
    徐金花到学校读书,木已成舟,妈妈也没有办法。这时,二弟徐金彪站出来,愿意辍学打工。这个才9岁的孩子,找到一个建筑工地做“厨师”,每月收人60元。
    家里的日子越来越紧,加上妈妈和大伯、叔叔关系越来越紧张,妈妈最后选择了离开,留下4个孩子,和一个弹棉花的叔叔走了。
    妈妈一走,14岁的徐金花一下子成了“家长”。妹妹徐娇娇刚7岁,小弟弟徐金柱6岁。两个孩子拉着姐姐的衣角,嚎啕大哭。
    弟弟妹妹哭,姐姐不能哭。她首先想到的就是辍学回家,打理家务。不过,冷静过后,徐金花做出了一个大人都很难做出的决定:不但不辍学,还带着弟弟妹妹“自力更生抓生产”,在家里种地养猪。
    官渡口中学离家很远,不能每天回家。但每个周末,她都会回家,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干活。家里种的作物有玉米、土豆和花生等,农闲时就到山上摘春芽、野果子等到县城里卖钱。每周日下午上学前,她将一周所有要干的活,全部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堂屋中间。弟弟妹妹每天放学回家后,就照着姐姐的安排,做饭、种菜、喂猪。
    为了加强营养,徐金花还买了一头小猪,让弟弟妹妹养着。每天早上,两个7岁左右的孩子起床后要给猪喂食;然后空着肚子步行40分钟到学校,中午还是没有饭吃;下午放学后第一件事情还是喂猪,然后搅玉米粥吃。吃完饭后,两个孩子还得去打点地里的红薯、玉米、蔬菜。最后是做作业睡觉。
    弟弟妹妹辛苦,姐姐徐金花也不轻松。在学校,她和弟弟妹妹一样每天只吃一顿饭,甚至有时候不吃。吃的东西也是从家里带的炒玉米面,用开水冲一下。
    过年了,他们养的猪长大了,足足540斤,这是这个村子里当年最大的一头猪。他们宰了猪,卖了半边,其余半边熏起来自己吃。
    这年过年,妈妈回来将小弟弟带走了。金花和大弟弟、妹妹三个孩子在家里做了一顿丰盛的团年饭,三个人在除夕夜里唱了一夜的歌,流了一夜的泪。
    直到现在,在弟弟妹妹眼里,姐姐仍是家里的主心骨,她的话,永远是正确的。妹妹徐娇娇说:“她
    为我们付出的实在太多了,她就是我们的妈妈。”
    角色四:临时工
    【背景:考上大学,精打细算,盘活家庭“小算盘”】
    老师们关注着这个瘦弱的小女孩,陆陆续续给了她一些钱。除了买一些生活、学习必需品,她会将剩余的拿回家,买油盐等食物。
    初中毕业后,徐金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巴东一中。她靠着老师和好心人的资助,完成了三年学业。
    高中毕业后,一位初中老师在县里开设了一个暑期培训班,请徐金花做语文和英语老师。每天白天上完课后,她还利用晚上给几个孩子单独做家教。几个月下来,共挣到8000元钱。
    这个暑假,徐金花有两个花钱的地方,一是自己马上要到大学报到了,二是小弟小妹一起考上了初中,需要用钱。徐金花将3000元存到初中班主任谭宏家里,请他每个月给弟弟妹妹一点,直到他们毕业。又花了1000多元给两个孩子买了衣服、被子、脸盆等学习生活用品。2009年,徐金花带着剩余的钱来到武汉,开始了大学生活。
    第一个寒假,徐金花没有回家过年,而是在温州一个酒店找到一份服务员的工作。几十天下来,挣了2600多元;到校后又拿到了1500元的学校二等助学金;第一学年完,徐金花以全班综合第一名的成绩,拿到了5000元的国家励志助学金。这些钱,徐金花从不乱用,除了生活费,其他都用于补贴家用。
    除了这些,徐金花还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给3个孩子做家教。
    在和徐金花同行前往巴东途中,在巴东轮渡码头候船时,她很想上厕所,但一直忍着。她说:“这里上厕所需要一块钱,还是等下到船上再上厕所吧。”
    角色五:女儿
    【背景:母亲回归,她感情复杂,但经常给母亲卡里打钱】
    在巴东,记者先后采访了10余位徐金花当年的老师及其邻居家人。他们说得最多的话是:“她做了一件本应该是妈妈做的事情。”
    徐金花的妈妈薛维翠今年43岁,3年前回到孩子们身边,目前在巴东县城一处建筑工地上做饭。
    对于妈妈,4个孩子对她的感情较为复杂。在前往巴东的途中,徐金花一开始明确地说:“你们还是不要采访我妈妈吧,她也说不出什么内容来。“快要接近巴东时,她
    仍说:“我不是很喜欢我妈妈,我喜欢爸爸,他活着的时候很帅。”不过,到了巴东的当天晚上,徐金花还是主动说:“明天还是去采访我妈吧。”
    妈妈做饭的厨房在一处工地的二楼,见到女儿,薛维翠很高兴。她说:“这个女儿没有让我操过心,我从来没有在她身上花过钱,反而她经常给我钱。”
    薛维翠身上有一张银行卡,这张卡是徐金花让她办的,这些年女儿每个月都往卡里面打钱,去年一年大约存了1500元左右。不过这些她没有告诉两个小孩子。
    去年,徐金花还把妈妈及小弟弟、妹妹接到武汉,玩了几天。临走的时候,给三个人各买了一件衣服。
    采访完毕,徐金花告诉记者:“我妈妈让我在武汉给她买一双凉鞋寄回去。她手机没有钱了,看样子还要我给她充。”
    对于爸爸,徐金花的感情很深。此次回家,她是专门为爸爸扫墓的。在上山途中,她还买了冥币、烟花等祭奠用品。
    角色六:大学生
    【背景:学业优秀,能力出众,成功为老人提供法律援助】
    做学生,徐金花一直非常优秀。初中三年里,虽然经常饿着肚子,但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2005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人巴东一中。高中三年,她仍是全年级的前几名,有时候还给同班同学做家教挣钱。
    2008年,徐金花的高考成绩是557分,比当年湖北省文科一本线高出近30分。在报志愿时,老师建议她在提前批里报华中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最后她悄悄报了北京师范大学,遗憾的是没有被录取。好在第一志愿报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被顺利录取。
    徐金花在学校里非常积极。她的辅导员陈琦介绍说:“金花上大学后,就进人了院学生会,还做过学生会办公室副主任。在我们院的法律援助中心里,她也做过。目前,她已是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该院的“法律援助中心”,是一个以学生为主的公益社团。该中心指导老师韩桂君教授说,这个中心每年招聘人员时,都要经过严格的挑选。徐金花在社团里,给她的印象很深。在这个社团里,徐金花曾帮助过两个当事人解决了法律问题。其中,帮助一位老人成功解决了子女占据其财产的案例,让她最为得意。
    目前,徐金花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今年的司法考试。她说,这是做律师的“敲门砖”,也是以后继续抚养弟弟妹妹的“法宝”。

 
相关报道:
网易:
大楚网:
凤凰网: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