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汉东谈中国发展与知识产权
来源:湖北日报发布时间:2011-04-26
字体:大中 小
来源:湖北日报 网址:
湖北日报讯 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周苏展
吴汉东教授,1951年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我国知识产权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2006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1次集体学习上,主讲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和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2009年入选“全球50位知识产权界最具影响人物”。 今年“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的主题是“设计未来”。吴汉东教授指出,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在于提升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加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扩大国家的品牌影响力,而这三个方面的实力集中表现为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瑞士、瑞典等20多个国家已经率先进入到创新型国家的行列。“中国创造,核心是专利战略与国家科技竞争力;中国创意,重点是版权战略与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形象,包括了商标战略与国际品牌影响力。”吴汉东教授说,如何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关系到中国的未来发展,而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实现。 2010年中国的制造业位居全球之首,20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全球第一,但吴汉东教授提出,必须以冷静的态度来看待中国制造业的进步和成就。我们虽是世界制造工厂,却处于国际生产链的中低端,有些甚至是末端。当代中国要进行产业创新,就要重视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同时完善和实施专利制度。我们不仅应注重技术专利的数量和规模,更应考虑技术专利的质量和效益,特别是要提高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拥有量。要提高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提高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率。 中国制造业的出口占据世界第一,在版权贸易方面却是进口大于出口。版权制度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最重要的制度,被称为是“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吴汉东教授分析,从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来看,在当今的国际文化市场上,欧美文化依然“一统天下”,美国占据了43%的市场份额,欧洲国家占34%,亚太地区仅占19%,而其中日本占了10%、韩国拥有3.5%,可见中国在亚洲乃至全球文化市场中所占的份额有限;从版权产业的增长率来看,世界版权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创意经济每天创造产值220亿美元,并且以5%的速度不断增长,中国近几年版权产业增长较快,但潜力远未发挥;从版权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来看,美国达到25%,日本达到20%,欧洲达到15%,中国目前是6.7%。因此,提高文化软实力最重要的举措是通过版权战略提升文化创新能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中国现在是商标大国,却不是一个品牌强国。吴汉东教授介绍,中国的商标注册申请量已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但商标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太少。据世界品牌实验室2010年度提供的数据,国际知名品牌500强中,美国达到237个,占近半;我国只有17个,仅占3%,而且大多是国有企业。这与中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制造业和货物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不相符合。他说:“我们应扩大国际知名品牌的增长率,并提升知名商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这既能提高我国相关产业的竞争力,又可以提升中国的国家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