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丹 通讯员 陈博)“我真的可以说自己的学校和名字吗?”昨日,一位刚刚走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辅导员招聘面试考场的女研究生在应记者采访要求留下联系方式时再三“警惕”地询问。之所以如此警惕,是因为她刚刚经历一场堪称“史上最保密”的辅导员招录面试:面试不得介绍自己的姓名、学校、导师;台下的面试官桌前也只摆放“评委专家”的字样,没有任何姓名、职务等身份信息。 主导这场“双盲”面试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工部部长阮世喜介绍说,该校辅导员招录工作历来极为严格规范,今年尤甚。236名考生13日参加现场资格确认和心理测试,14日进行笔试,当晚按照笔试成绩排名,以1:3的比例选出40人(含分数相同),15日上午进行第一轮面试,当晚公布24人名单进入16日第二轮面试,并于当天公布12人录取名单。 阮世喜透露说,保密措施贯穿全过程。笔试出题人对外绝对保密,考前1小时拿到题目,现场印制,随即考试。学校纪委全程参加,考试一结束,学工部立即通知学校党委书记等,由于面试主要评委均由有用人需求的学院推荐,学工部事先都不知道。 该校党委副书记齐文远说,招录辅导员严格实行保密措施,有利于减少“凭关系、走后门”的现象,确保公平公正。 其他相关报道: |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