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丹 通讯员 马子茹 段善策)“如果鲁迅、老舍还活着,他们应该能拿诺贝尔文学奖。”昨日,第十六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拉开大幕,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赵阳、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张炯等出席了本次会议。在谈到下一个华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时,张炯表示,他曾与诺奖评委、瑞典学院院士马悦然交流,马悦然对于鲁迅和老舍先生的作品很是推崇,而他自己也很认可这一观点。 赵阳在开幕式致辞上表示,没有文化的繁荣发展,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全球范围内的中国热、汉语热不断升温。但有专家表示,目前我们的文学、我们的作家与西方文学还有差距,离诺贝尔文学奖还有一定的距离。 张炯认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其实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很多评委看不懂参选作品的原文。比如诺贝尔文学奖目前的评委中,就只有两个人懂中文。因此,一些很好的中文作家未必能进入评审委员会的视野。 据介绍,本次研讨会的总议题为“多元化共建的世界华文文学”,有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以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约两百名学者、作家参会。
|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