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抄袭软件揪出社会实践造假者
本报讯(记者朱建华 通讯员周苏展)对研究生毕业论文实施抄袭检测不稀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将学术打假范围扩大了: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成果也进入受检范围,部分人因此露出造假马脚。
昨日,该校公布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40项优秀成果。校方通过相关软件对学生提交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成果,逐个进行抄袭检测,“相似度”超过30%者取消其评优资格。
大学生社会实践造假,在高校并不新鲜,但鲜有通过软件检测进行认定的。在该校团委今年6月、9月发布的两个通知中,均强调了“零容忍”的态度,遏制学生社会实践造假行为。
该校团委副书记周巍接受采访时表示,往年曾发现学生社会实践抄袭他人成果的,今年首次引入软件反抄袭,其目的还是希望以此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术修养。
校方要求,学院在推荐优秀成果之前,须首先进行相似度的检测;学校评审时,如发现学院推荐的成果出现一例“相似性”超标者,取消这个学院的组织奖评选资格。
公共管理学院的薛恩东老师介绍,该院在对拟上报的20余篇成果进行检测时发现,其中5篇存在“相似性”超标问题。周巍表示,全校各学院在检测时都发现了“相似性”超标者。
对于学校的这一举动,该校大三学生胡鑫认为,如果通过作弊等不正当手段就能得奖,对于那些真正用心做社会实践的同学很不公平,“我们支持严厉打击作弊等学术不端行为”。
该校今年对优秀社会实践团队的评选,引入了答辩制,由专家会现场提问。此前,该评选只是单纯看学生上报材料。据介绍,答辩前,有两个团队在抽签之后,最终选择放弃参评。 |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