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菜系里最具当地风味和特色的烙锅和酸汤,在武汉一直很少见,市民品尝不到,来武汉的贵州人也找不到一家正宗的家乡菜餐馆去解解馋。这个尚未有人涉猎的商机,被去年刚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的本科生潘治华和王志翔捕捉到,促使他俩分别从大公司、事业单位辞职,在武昌街道口的华师创业一条街上,合伙办起了一家“品烙锅”贵州特色菜餐馆,开张3个月多来,赢得了不少回头客,去吃过的贵州人都赞“正宗”。 向父母借钱 35万砸进去 潘治华是贵州六盘水人,王志翔是浙江人,一个学的金融,一个学的工商管理,两人在校是室友,毕业后各回家乡工作,潘进了美国ADM中国公司,王进了事业单位。 今年“五一”前夕,潘治华打电话给王志翔,谈起自己的创业设想:把被誉为“西部一绝”的贵州烙锅引入武汉,邀他一起干。王志翔有点动心,“五一”放假时赶到贵州考察了3天市场,发现烙锅在贵州,如同火锅在重庆一样“吃得开”。 两个摩拳擦掌的年轻人,得到父母财力支持,两人合资约35万元,毕业一年后又重回武汉,寻找店面。6月22日,营业面积110多平米的“品烙锅”开张了,店面月租1万多元,雇了2名厨师、5名服务员,每月要赚4万-5万元才能保本。有人替他们可惜,何苦丢了安稳工作找罪受,他俩却不以为然:“原来的工作没啥意思,还是出来闯有挑战性!” 贵州进原料 保口味正宗 常去“品烙锅”吃贵州酸汤鱼的徐小姐,第一次偶然吃了后就爱上了这道菜。她形容说,酸汤鱼不是酸菜鱼,不是陈醋调出来的酸,也不是酸辣粉的酸,这个酸味很鲜很有天然的感觉,喝第一口汤,胃口就打开了。 潘治华说,这个酸味是毛辣酸,是贵州特产野生毛辣角(也叫野生番茄)酿出来的,别的地方没有。用贵州的糟辣椒加中草药,再加毛辣酸,烹出上好酸汤底,放活鱼下锅煮,一道酸汤鱼就飘香了。 为了做出正宗的贵州风味,潘治华向家里人取经,学会了酿酸汤、腌酱料,并稍加改良,增加了武汉人爱吃的花生、芝麻。毛辣角和糟辣椒专门从贵州寄来,确保原料正宗。王志翔主要负责招呼客人、结账等。餐馆每天10多点钟开门,要守到晚上转钟,生意好时要营业到凌晨2点。“目前回头客多,有人连续七天不间断地来吃,但是新客较少。”潘治华一边找问题一边谋划着,未来还要办连锁,让贵州菜像川菜一样流行。 记者 胡蝶 |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