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覃辉:打通湘鄂西旅游通道的大学生

来源:齐鲁热线发布时间:2010-08-29 字体:

来源:齐鲁热线   网址:http://news.sdinfo.net/cjxw/mq/1024949.shtml 

 

    2006年10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传出消息,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覃辉同学的暑期社会实践实践成果《四大背景下的湘鄂西旅游线路开发》项目被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委和旅游局采纳其中部分成果,而当地一家旅行社要出高价购买,覃辉同学的项目指导老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管理邓爱民评价,这份调研报告有深度,有高度,数据翔实,论证充分,规划合理,可操作性与市场可进入性极强。

 

    这样的结果对于几年来一直探寻老家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经济社会发展之路的覃辉来说,纯属水到渠成。

 

    覃辉,土家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大三学生,校报学生通讯社社长。自给自足、奉献爱心、为家乡经济发展探寻出路是覃辉回报社会三部曲。

 

从自卑的“无产者”到自信的大学生

 

    2004年9月,覃辉怀揣500元只身前往武汉。在走出深山之前,虽然有些胆怯,但为了不让种地的父母背上沉重的负担,他夸下海口:“考上大学后费用自筹自理!”

 

    通过绿色通道报到,买了些生活用品后,覃辉立即成了一个彻底的“无产者”。身无分文,只身闯荡大都市,他甚至当时还有点后悔当初夸下的海口让自己衣食无着。看着其他同学在父母的陪同下报名,刷卡缴费,“山区贫穷人家走出来的学生,无论怎样故作坚强,骨子里却依旧流淌着自卑的血与泪”。自卑归自卑,覃辉还是要故作坚强,靠自己的双手来维持大学生计。大一时,瞒着老师与同学,偷偷与一位华中农业大学的兄弟合伙卖花,后来又在学校申请了勤工俭学岗位,加上平时校内外报刊的稿费收入,基本实现自给自足,他甚至在寒暑假时,还可以接济同学买车票回家过年!寒暑假除了做科研调查项目外,他下乡卖饲料,进城做买卖,进单位打零工,摆地摊卖春联,一个假期下来能挣个2000元,够一学期生活开支了。凭着打工,他读到大三,至今仍很少借钱或向家里索要生活费用。最初的自卑变成了自信:“穷,不要紧,要有骨气,虽然囊中羞涩,却能生活自如,虽然少有索要,却能自己创造,我的碗是满的,气是足的,骨子里是硬的。”

 

从垃圾桶里捡回的报告,帮助了大山深处的孩子

 

    覃辉经常对自己说:“自己的生活很好解决,但是家乡山区孩子的日子可不好过,当你有了条件一定要为家乡做几件好事、实事。人一辈子不能为自己过活,还得想着家人、朋友以及家乡的老百姓啊!”

 

    大一寒假,学校发出大学生服务农村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他本想做一个三农调查,当时的想法比较单纯,就是想反映一下农村基本情况。在恩施自治州来凤县几个村镇转了一圈,觉得“三农”问题挺复杂,就写了5000多字的《从恩施农村发展看“三农”》,回来后上交学院,因为是手写稿,不符合打印稿的要求,被人当面随手扔到垃圾桶。那时覃辉还没有怎么摸过电脑,更不会打字。他噙着眼泪,又捡了起来,随后交给了分团委书记张志刚老师。张老师看了后,大加赞赏。三个月后,学院通知他去领证书,这个从垃圾桶里捡回来的报告得了三等奖,还要去参加颁奖会议。张老师还叮嘱他深挖掘,“不妨从教育入手,研究农村基础教育问题”。

 

    大一暑假回家,是覃辉真正关心家乡教育的开始,他和几个好友一道,办了个基础教育培训班,给村里的孩子补课,发现孩子们很好学,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心。后来他又跑到恩施自治州来凤县几个乡镇小学作调查,发现那里的老师最高学历的还只是职高毕业,学生学习和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一个教室,前面是课堂后面是床,5个孩子挤在一张床上睡觉。回到学校后,覃辉写了8000多字的《农村基础教育调查报告纪实》,交给学校,评了个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院里领导很重视,组织青年志愿者协会来帮助改善山区教学条件。

 

    没几天,学院分团委打电话过来,让他申报恩施教育资助计划项目。很快,项目被批准,启动第一次行动。在活动之前,正好《武汉晚报》举行扶助大学生计划,覃辉也是受助对象,得到1000元慈善捐赠金后,他立即抽出700,寄给了他调查过的老板沟小学,剩下的300元用做生活费用,还第一次品尝了学校食堂鸡腿的美味。

 

    2005年10月1日,学院派了志愿者到恩施咸丰县去实地考察,拍了一些照片,回来后说,你的社会实践成果与我的调查结论一致,学院很放心,可以干了。这个志愿者到恩施去做调研的时候,地方很重视,州领导亲自接见。

 

   十·一过后,策划了半个月,他们发动了第一次大规模资助计划,募捐了5000多元,随后寄过去,50名学生每人100元。覃辉要求学校收到汇款后回信,放假回家还对一一询问,以确保善款落实到每个学生头上。随后发表的《恩施农村基层教育探索纪实》的报告,得到恩施州教育局的认可,引起教育局对当地基础教育的重视,并于当年冬教育局在平坝营村新修教学区,增加教育资金投入。

 

    2006年5月,他再次联合工商管理学院组织了“武汉六高校恩施教育支助计划”,共募捐到了23袋衣服、文具等用品,堆满了楼管阿姨的房间。为了把这些物品及时送到恩施去,覃辉又多次辗转武昌付家坡长途车站与南湖校区之间。车站的总经理被他感动了,答应免费托运行李,并将10个人的往返票价从近6000元减免到2000元。到了恩施,覃辉还要联系当地政府、学校,事无巨细,硬是一个人扛起来了。当资助小组成员和学院代表老师到达恩施州时,地方政府的接待规格很高,欢迎仪式特别隆重。此项计划还在恩施州利川市福宝山小学建立了“西部爱心学校”,在利川市教育局挂牌成立了“武汉六高校志愿者服务基地”。在为福宝山小学捐款时,利川电视台作为这样的报道:“一篇论文,一个家乡人,一次大活动,无数爱心与双手,搭建了爱心的桥梁”。

 

    大学前两年,覃辉连续三次对恩施山区的教育,做了独立的调查与思考,并发表有关山区教育的文章近十篇,数万字。

 

一个设想开出一条鄂西旅游发展新思路

 

    覃辉的一个叔叔在恩施州做公务员,他写来一封信,说,志愿者行为很好,但对于落后的家乡只是杯水车薪,大学生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发展社会、经济上来,变输血为造血。

 

    叔叔的一席话给覃辉很大启发,他开始探寻家乡发展的出路。联想到自己的旅游管理专业,覃辉想到旅游经济与生态产业,他认为,家乡的发展可以依靠这两个发展理念来迅速崛起。正应了那句老话,“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2006年6月的一天,给他们班上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的邓爱民老师,现场出了一个题:“我现在是一个富翁,给你1个亿,谁能用三分钟想出一个旅游开发项目?请上台来讲”,覃辉当时高兴坏了,他后来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的表现,“正好之前一直在思考这方面的问题,听到老师这么一讲,热血沸腾,头脑一热,右手高高举起的同时,大步流星走向讲台”。接下来的10多分钟,他侃侃而谈,从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人文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以及沪蓉高速公路新建的四大背景下开始,陈述开辟鄂西北、鄂西南、湘西“三西”旅游线路的规划方案与设计。随后针对老师的提问进行了详尽的答辩。邓老师笑者说,你这个方案不错,可行性较强,你去提交一个调查研究方案,我资助你5000元进行深入研究。

 

    覃辉灵机一动,当着全班52名同学的面说,请大家作证,邓老师说了要资助我这个项目,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老师当即表态,好,你先做个书面策划方案,回头找我。

 

    下课后,覃辉接连用了两个晚上写出一份5000字的报告,并给老师打电话,我的报告写完了,什么时候交给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覃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报告递交给了邓老师,后者粗略翻看了一下,当即表示赞赏,同意资助资金5000元用于旅游资源调研,让放假后去找他。事后,邓老师还给予了许多的理论指导与智力支持,使得调研项目顺利完成。

 

     这份名为《湘鄂两省西部地区旅游资源联合开发研究项目》的计划书还获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文杯”实证创新基金项目立项。

 

“三西”风情:养在深闺人未识

 

    一放暑假,因为邓老师出国,他只好回到家里自己先干,忙完农活后就说服母亲同意他周游湘鄂边境了。带着上学期剩下的几百块钱,又跑到来凤县城找同学借了200块,背着个双肩包出发了。他打算按照计划,选择性地考察鄂西南、鄂西北、湘西(简称三西)地区的以喀斯特地形位主的山水自然风光、以土苗少数民族文化为主的人文旅游资源、以西南土司为主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以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为主的红色旅游资源。

 

    他先去了利川市著名的腾龙洞旅游风景区,但门票就要180块,任凭覃辉怎么解释,风景区管理人员就是不让他免票进去。覃辉没有办法,眼看天色渐晚,只好离开,赶到恩施去求助叔叔,找旅游局领导开了个介绍信。第二天,覃辉回到腾龙洞,一路畅通,不仅没有受到阻拦,风景区还特别支持,主动提供大量有价值的资料。腾龙洞据称是亚洲最大的溶洞,全长20多公里,里面开通公路,已经通车。洞内怪石嶙峋,妙趣横生,有一个天然的大舞台。正值酷暑,洞内寒气逼人,覃辉步行三个多小时,走完其中一条线路,沿路未见任何游客,也没有看到溶洞特别之处。出了洞口,吃完午饭,正遇上到恩狮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参加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论坛的100多人前来观光。覃辉主动上前与他们攀谈,获邀同车第二次进洞,一起观看了夷水丽川的原生态地方民族特色歌舞晚会,展现了土家族民族起源,表演了龙船调等经典的民俗文化。灯光一亮,可以看到里面修建了土家族苗族特色的吊脚楼,溶洞壁岩是天然的幕布,上映着民族特色的白虎图腾。村民们则爬上壁岩上的侧洞里放声歌唱民歌。此时覃辉才感受到了腾龙洞最有土家族特色的旅游,叹为观止。洞内引进了德国生产的激光秀,演绎腾龙洞神话传说。覃辉说,腾龙洞集中体现了自然风光、民俗特色旅游资源以及现代科技水乳交融的特色,但这样一个项目,在暑期旅游旺季,却没有多少游客。其萧条的市场效果令覃辉感到少数民族旅游资源的推广迫在眉睫。

 

    同样的情形在恩施州土司城、利川大水井明清古建筑群出现。这两处旅游景点都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具有深厚动人的文化底蕴,但由于开发不到位,宣传推广力度有限,偌大的景区门可罗雀。大水井明清古建筑群,是典型的鄂西南建筑风格,又融入了四川建筑特色,甚至在清朝由于主人家的儿子留学海外,回来后进行改造修建,又引进鲜明的西洋建筑元素,从而成为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建筑群里牌坊匾额随处可见,文化底蕴深厚。唯一缺乏的是游人。

 

    随后的几天里,覃辉从咸丰到宣恩、鹤峰再到来凤,又辗转到湘西龙山县秦简博物馆,那里2001年新出土了20万片秦简,亲自体验了湘鄂西部旅游风景区。在齐岳山海拔1000多米高的草场,是休闲度假村,由于太偏僻,游客稀少,在鱼木寨、毛滩河,覃辉见到了最纯净的风光,受到了最纯朴的接待,一一将他们记下,列入他规划中的旅游路线当中。

 

    在利川借宿的两天,他又马不停蹄地走访当地的酒店业,考察旅游接待能力,一个最深的感受的是,硬件可能是四星级,管理则是三星级,而服务只有二星级。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也是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

 

小试牛刀成功开发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在来凤有一个民营企业家,叫武成祥,自己成立了家旅游公司,开发了一个旅游山庄的度假村,里面的别墅群都以生产一队、二队等命名,比较有意思,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覃辉一直很想结识家乡旅游界人士,便不请自到,直接跑到山庄求见武成祥董事长。自报家门之后,站立一旁,谁知武头都没抬,看都不看他一眼,足足有5分钟之久,令覃辉如芒在背,极为尴尬,便递上学生证。武瞧了一眼,“学旅游专业的?来做什么?”便置之不理。覃辉年轻气盛,从包里掏出调研策划书,说明此调研项目涉及到该度假村,“如果不愿意做,我立即走人。”武成祥拿过去,看了大概有10分钟之后,让覃辉第二天去办公室详谈。

 

    第二天,在公司总部,覃辉受到热情接待,双方相谈甚欢。在谈话中,武成祥夫妇谈到公司准备新建一家酒店,但苦于缺乏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人才。覃辉正好刚学过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介绍有关知识。他们大喜过望,便委托他做一份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架构以及员工激励机制的方案。覃辉回去一翻书,发现很简单,很快提交了一份报告,对方很满意,给了笔丰厚的酬金。他们对覃辉的调研项目表现出浓厚兴趣。

 

三万字报告整合“三西” 旅游资源

 

    回到学校后,覃辉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做出了30000字的报告——《四大背景下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资源开发调查研究》,探寻恩施土家族苗族旅游发展之路。这份报告从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自然生态旅游以及沪蓉高速公路新建等四大宏观社会环境入手,分析作为喀斯特地貌的湘西、鄂西北、鄂西南“三西”地区开发自然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和特点,详尽统计当地酒店数量、旅行社数量、导游数量、旅游景点数量以及旅游线路数量等,并对其服务品质根据有关标准一一评定相应等级,分析其优势与不足。在这份报告中,覃辉重点分析了“三西”地区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一是诸如堂戏、龙船调、摆手舞、肉莲香等民俗文化,二是当地特色饮食文化,如茶文化、酒文化以及菜系文化。

 

    根据这些一手调研材料,根据专业理论知识,覃辉对这些旅游资源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市场化研究对策,如产品细分、市场细分,以及打造一系列文化经济活动来实施旅游品牌战略,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在覃辉的设想中,结合当地民俗文化和自然资源举办茶文化节、药材交流会、土家摆手节、“夷水丽川”生态歌会、《龙船调》民族文化艺术节等旅游产品是打造旅游品牌吸引游客的重要方式。最有吸引力的是,他开发了一条以武汉市为主要客源的精品旅游线路,将以武当山、神龙架、丹江口、十堰为重点鄂西北旅游资源、以巴东、恩施、神农溪为重点的鄂西南旅游资源以及以凤凰、张家界、德夯为主的湘西旅游资源以及以三峡大坝为主的宜昌旅游资源有机衔接,形成“三西”地区人文自然旅游圈,加强协作,互通有无,形成对武汉旅游市场的吸引力。

    当地一家旅行社得知报告出来后,其负责人专程跑到武汉来,请他吃饭,要出高价独家购买这份研究报告的知识产权。覃辉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婉言谢绝。理由是:调研项目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想真正意义上的为自己家乡做一些应该做的实事。但覃辉给她出了一个主意,建议他们在武汉市开个门面,吸引武汉游客。建议当即被采纳,在随后到来的国庆节长假收效十分明显,甚至整个恩施州都因此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小热潮。

 

    覃辉后来报告寄往了恩施州旅游局与恩施州民委,得到恩施州旅游局的认可,其中设计的精品旅游线路以及相关概念性策划方案正处于专家评审阶段,有望在2007年引入相关策划与建设。这份报告在校内也获得第三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文杯”大学生实证创新基金项目一等奖,即将由学校结集出版。

 

    很多人不太理解覃辉的做法,但覃辉说:“当你处于一个乡只能上几名大学生,家乡有资源而不会利用,老百姓的生活艰辛苦涩的生活背景中时,我想你也会这么做的!”

 

    “大学四年,我没白过!至少我学会了自信与坚强;学会了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学会了爱,不仅爱自己身边的人,也爱家乡与家乡的人们。是生活的磨砺让我充满自信与前进的力量。”而正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坚强与奉献,在不久前进行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十大“自强之星”评选中,他一路过关斩将,以第一名的成绩入选。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