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关注形策改革 重视课堂教育

来源:文澜新闻网发布时间:2010-03-20 字体:

                         形策课程益处多 学生不爱为哪般

 

    (记者 童若凡 钟鹏鹏) 形势与政策,是中央明确要求在各大高校开设的课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认清形势和任务,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与社会责任感。

 

    形策课程在我校已经有了十余年的开课历史,介绍的基本为国际重点问题,因为要尽量避免与毛概等课程介绍重复的内容,这是一门理论性、思想性、知识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然而,这门课似乎总是不太受同学们重视,要不是每学期有两次不定期的作业,也许去听课的人会在现有的基础之上更少。“以前还是考试的时候,到课状况基本上是一个U型曲线,中间一段时间,到课人数是很少的。”法学0805的万同学介绍道,现在虽然用点名把同学们拉回了课堂,但很多人还是只把形势与政策当做一节自习课来上,如果内容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就做做作业或是聊聊天,有的甚至带来了电脑,迟到的状况也时有发生。那么,同学们为什么不重视这门课呢?

 

    经济学0802的胡同学每节课都很认真地听讲,平常也很关心这些时事问题,他认为:“这主要是源于大家的功利思想,认为这个不是自己的专业课,对总成绩影响不会太大。而且,很多作业即使不听课也能写,这更让很多人忽视上课的听讲。”

 

    国会0802的曹同学则笑言:“我觉得形势与政策这门课就像是鸡肋,不听怕有什么没学到,听的话有时一节课只能听进去一两句话。同时,在与时俱进上也做得不够。”

 

    综合分析,在学生们看来,不重视这门课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认识不够,片面的理解自己的专业,并且把专业课与专业画上了等号,二则是有的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内容比较陈旧,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老师们则普遍认为还是一个功利思想的问题。

 

    平心而论,这门课对大学生而言可谓益处多多,大学生本来就应该要了解时事,心怀天下。教授形势与政策的资深讲师郑保国老师说道:“这门课可以帮助同学们增加知识,开拓视野,了解人情世情。因为专业只是大家学习的一个方面,现在很多企业招聘,不看你的专业,就看你这个人视野开不开阔,而且现在很多大学生选择的行业是与自身专业不对口的。”

 

                         细数形策改革路 措施多多成效微

 

    形势与政策自开课以来,为了增加同学们的兴趣,可谓进行了重重改革。

 

    据严建生老师介绍,这门课最开始是要考试的,但是很快就发现学生们对它的重视程度不够,“一节课有没有一半人到都是问题”,而且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的试题也比较难出。所以,学校决定改成签到点名的形式,但学生也很快有了对策,即找人代签,改革效果并不理想。最后才决定选用课堂作业的形式,严老师说:“这种做法一是为了把学生都拉回课堂来,第二点,也是想看看同学们对这些热点问题的认识,毕竟还是有很多同学是真正在关注的。”

 

    另外,在授课教师的安排方面也有了一些变动,以前是每节课换一个老师,每个老师介绍一个问题,但这种方式不易于了解课堂的反应,期末打分也比较困难,现在则改革成了每个老师负责一个班,这样他们可以根据课堂反应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改革还有很多,例如授课内容脱离书本、加入播放演示文稿、播放视频等授课形式。

 

    从形式上看,改革似乎总是在以很高的频率进行着,很多同学甚至在短时间内就经历了两次,可是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学生对改革的反应不大,似乎这只是影响到他们需不需要去课堂的问题,重视程度却没有增加。可见,不仅仅是形式,内容上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为了吸引更多同学的兴趣,让他们不仅仅是人在课堂,而是真正参与到里面来,形势与政策课的老师们一直在不断地进行创新。最近,严建生老师就选择了一种辩论的形式,他出了一个辩题“当中美关系出现问题,中方应该妥协还是强硬”,把整个课堂的同学分为正反两方,正方代表妥协,反方代表强硬,这样一来,即改变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形式,也有利于学生们更透彻的理解中美关系问题,正如严老师所说,“我们的目标不是谁辩嬴,而是要把这个问题辩透”。

 

                          师生共策未来路 我的形策我做主

 

    当谈到未来形势与政策应该怎样进一步改革时,老师同学们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可以增加同学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同学们自由的谈谈自己的看法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老师的讲课也要再吸引人一点。”胡同学表示。

 

    曹同学则颇有针对性的建议:“形势与政策课程应该抓住最新出现的事物,与时事联系得更紧密些,与同学们的思维联系得更紧密些,有时候老师们教授的内容太学术化了,同学们很难听懂,听着听着也就没有兴趣了。”

 

    当与老师们谈到这个问题时,郑保国老师显得有些无奈:“还是希望学生们能把眼光放长远些,开阔些,不要太功利。当然,我们老师也会注意调动课堂气氛,注意讲课的艺术。”严老师则表示,辩论是一种值得在课堂上推广的好方式。他现在还处于初期尝试,但以后的辩论不是整个课堂一起辩,而是把课堂分成很多个部分,准备多个辩题,让所有的人都参与进来。

 

    辩论的方式还在计划阶段,能不能有好的效果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是根据同学们的反应来看,大家还是很接受这种方式的,纷纷踊跃报名,也让我们对形势与政策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课程改革是手段 如何重视靠自身

 

    其实说到底,改革只是一种手段,如果同学们内心不重视这门课程,认识不到它的重要性,无论课程的内容多么好,形式上多么创新,我们也不可能真正学到什么。同学们应该真正明白,我们不是为了得到学分而上课,为了毕业而进入大学。我们应该在大学里培养出自己正确的世界观,而形势与政策课就是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形势与政策这门课为我们认识世界打开了一扇窗,它的重要性不输给其他任何一门课程,正如付启祥老师所说:“大学要学会的主要是一种学习的能力,我们老师分析这些问题的同时,就是在教大家如何去分析问题,培养这种能力。”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并且利用好它,在老师的授课与自己的思考中总结出研究问题的方法,实现自我的大发展。

 

    最后,严老师提出了自己最衷心的建议,他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形势下的,所以必须要了解这个形势,比如说学金融的同学,也许你对金融市场很了解,但这个市场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处于一个大环境下的,了解了整体形势,对学好自己的专业也会有促进作用。第一,大家必须要重视这门课。只要重视了,一切皆有可能。第二,如果同学们发现老师上课讲的内容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你也可以参与进来,去思考这个问题。”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