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新闻网!今天是

母校教育恩重如山 校友感情更比海深

来源:校庆回忆录发布时间:2009-07-01 字体:

    我是中原大学第一大队学员,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建校六十周年来临之际,回忆起1948年建校艰苦奋斗的情境,看到母校今天已经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大学,心中特别激动。
六十年前初入中原大学时的情景常在心中萦饶。
    我们这些老学员有共同的境遇:在旧社会遭受到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对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有迫切的向往。通过母校的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讨论消化,使我们丢掉旧思想,树立了革命人生观,学习继承了党的三大作风,毕业后服从分配,热情奋发地奔向各项革命工作中去。埋头苦干精神,无私奉献精神,使我们这些老校友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几十年风浪中,经受了严峻考验。
    在1988年母校四十年校庆时,参加校庆活动的中原大学文工团倡议成立文工团校友会。在母校校友总会指导下,校友会二十年来聚会八次,编印校友通讯55期。校友无私奉献和互相关爱精神,使我深受感动,我愿趁此机会略述几点,与新老校友交流,希望继续发扬母校教育的革命传统作风,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
郑州聚会(1989108日)
    到会校友65人,先后参观了开封、中岳嵩山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10月9日乘车到开封河南大学参观(中原大学1948年12月至1949年8月迁至河大旧址办学)。聚会校友走到河南大学大礼堂,这是我们当时参加大会的地方,校友们纷纷登上舞台,高兴地跳起秧歌舞,没有音乐,没有指挥,大家跳得那么欢乐,那么有力,那么自然,特别是李冰、阳云、穆毅、江云等老师带头跳舞,对聚会校友鼓舞很大。这时聚会校友高兴欢乐劲已达到高潮。这次聚会中,还有三件事使我深受感动,李慧娟同志因骨折行动不便,手扶拐杖积极参加活动,并为校友活动赞助录相费用。副会长黄振孚同志患冠心病较重,带病每晚到住处看望校友。在话别会上,他站起来讲话,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同志们担心他发病,立即扶他坐下来休息。聚会校友离别时,他又同郑州校友到火车站上挥手送别。我当时为郑州校友的真情所感动,含泪离别了郑州校友。
长沙聚会(1993109日)
    活动内容丰富,参观了韶山毛泽东故居,缅怀毛主席教导;又参观了张家界的自然风光。长沙校友在火锅城聚餐,很有地方特色。以杨桦大哥为首的长沙校友日夜操劳,圆满地完成了长沙聚会工作,聚会校友安全返回。可长沙校友为聚会经费花费不少,有几位同志劳累过度病倒了。长沙校友为聚会活动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感动着与会校友的心。
成都聚会(1994109
    当时,成都校友只有段甦、徐靖、罗岚  三位校友,她们依靠四川校友会,精心组织,圆满地完成了聚会与参观活动的接待工作。四川校友会陈宝天、刘凤藻、徐靖三位副会长、罗振源秘书长及姚宣征、李贻甫、苗实颖、袁觉怀等在蓉校友都参加了聚会。原四川某部队财务处长、校友陈宝天同志带病亲自背起自己的照相机,在会场与景区为聚会校友留下宝贵资料。姚征宣同志承担了校友返程车票的联系工作。四川校友会又特别将他们老年节活动与成都聚会合并举行,一起聚餐,留影联谊。参观分为三个阶段。一、蓉城近区游览。尤其难得地参观了罗岚同志亲自筹建的地质博物馆,欣赏了举世罕见的世界第二大恐龙化石。二、游览著名的峨眉山。三、参观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红岩村、曾家岩。从重庆顺江而下,目睹了三峡水利工程。
    四川徐靖、段甦、罗岚  三位同志不顾年老体衰,克服困难,日夜兼程,每人还捐出三百元,为聚会校友购置纪念品。她们对校友的奉献精神,深深印在校友心中。还有一件令人难忘的事。杨怀鲁同志了解到重庆住处尚未安排好,她就与重庆出版社老同学唐慎翔同志联系。唐同志不顾患重病刚开刀的困难,马上在重庆出版社安排了住处,并安排交通车游览两天,临别时还给每人送上一袋水果食品。这种深情厚意,使我们永难忘记。由高翔同志介绍的武汉市技术监督局三位同事参加聚会活动,给校友会增添了活跃气氛。张培秀同志感慨地说,这样聚会太好了,我们能够分享聚会的深情厚谊,不胜感激!
 
北京聚会(2000912日)
    北京校友曲六乙、程式如、梁沛新、李隆、王琴等同志,都是专业有成就的大忙人,集中精力,热情招待聚会校友,实在是难为她们了。聚餐有十几桌,菜的品种和质量都是高水平的,很适合老同志口味。这些都是北京校友自费精心准备的。王琴同志还为与会湘江文工团校友设宴小聚一次。主要活动:参观长城、天安门、故宫、颐和园、北海公园、王府井等处。
    北京聚会接待工作周到细致,梁沛新同志是系领导人员,又是专家,他负责校友活动车辆,深入细致,环节扣得很紧,连专车到达住处的时间都要板上钉钉。校友临别时,他用小车把每位校友送到火车站。李隆同志是美术专家,他打着小旗,带队活动,俨然是一位北京导游。沈阳庞鸿钧因女儿在北京工作,他常到北京小住,他义务参加北京聚会工作,他还整理北京聚会纪要。成都罗岚同志主动负责买参观门票,他每天背个小包,不辞辛劳地到每个景点排队买票。程式如同志为了让在陕西宝鸡工作的老战友陈光同志与会,她给陈光同志寄去一千多元作路费。陈光同志患心脏病,由妹妹陪伴带着针药按时与会。与会校友看到几十年未见面的陈光时,大家都很兴奋,有说不完的话。程式如同志关心患病校友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地印在校友心中。特别是88岁高龄领导林路同志亲自与会,并赋诗助兴,这使与会校友倍受鼓舞。
广州聚会(20021021日)
    聚会校友亲自目睹祖国南大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特殊意义。操办聚会的程騑同志是擅长国画的教授,热心校友工作,平易近人,是校友们爱戴的老战友。他关爱广州李英梅和何玉芝两位校友,并依靠广州美术学院迟轲老师指导,由广州美术学院提供会场和住宿地方,聚会活动成功举办。
    迟轲老师在聚会上讲话,温暖着校友们的心。“1948到1950年之间,我们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响应党的号召,聚会在河南的宝丰、开封和湖北的武汉。当时形势发展迅速,国家需要人才,我们学习时间并不长,却给我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深刻印象。因此,过了半个世纪以后,我们大多数已经七十多甚至超过八十岁了,还兴致勃勃地不远千里、万里,到广州来聚会!”
    李隆同志在《难忘穗城聚会》一文中,深刻而生动地道出了校友的心声。“2002年10月,我们聚会广州,这是一次令人欣慰的会见。我们这些七老八十的人们,竟能有如此雅兴,如此热情,如此诚挚,如此深情,怎不庆幸!”“从五湖四海投入党的怀抱,学习于中原大学,学习时间虽不长,但却给了我们为国效力的专业基础,给了我们做人的基本道理,奠定了为党为人民奋斗终生的人生观。几十年来,我们大半生只讲奉献,不知索取,为了党的事业奋不顾身,义无反顾。如今年事已高,退了下来,又相聚一起,谈论往事,怎不使人浮想联翩。”
    王平同志老伴田学驹同志在聚会上的发言,很感人肺腑。“与会的同志们于青春年华之时,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为着共同的革命目标赶到一起而结识,距今已是半个世纪了。这世间巨变,并非一般时过境迁……中原大学文工团校友会这个组织及其活动,凝聚和反映着特定战争年代人们纯真高尚的情感。当代弘扬这种精神有现实意义。贵校友会及其活动是无私奉献和联络老同志之间高尚感情以及节俭休闲旅游的典范,它的长存难能可贵,令人称赞!这一点大多做不到,本人素有体会。”
    广州美术学院蔡克振同志(中原大学美术系同学),在聚会上代表在广州工作的几位校友发言,歌颂了五十年代的“傻瓜”精神,引起了聚会校友的热烈掌声。
    马恒曾同志为聚会校友的珠海参观和聚餐做了精心准备,为校友无私奉献精神,值得校友衷心感谢!
    王志杰同志带病在老伴朱梦莉陪同下参加聚会,并赞助聚会经费。朱梦莉同志还主动参加聚会接待工作。杨景星同志带病参加聚会,并主动做聚会的会计工作。她一贯关爱校友,经常参加校友活动。近年她虽患肺癌,但心态平静,积极与疾病作斗争,她的革命乐观精神,受到校友的敬佩。
厦门聚会(2004114日)
    这次聚会是名誉会长郑小瑛同志主动邀请校友参加的一次盛会,为校友们提供免费住宿。校友们积极响应她的邀请,与会共有80余人(含家属)。报到场面很感动人。郑小瑛同志到船岸边接待客人。见了久未谋面的校友,紧紧地握着双手,热烈地拥抱。王述珣老师手扶拐杖,带着老伴临会,孔德全坐着轮椅入会,闫海泉和索峰光手扶拐杖来了。这是什么力量鼓舞他们从千里、万里来赴会?是郑小瑛同志的热情邀请,是全国最美丽的花园——鼓浪屿相聚会。校友们克服困难来这里,不只是来看景,更为重要的是与久别战友相聚。特别是目睹驰名全球的交响乐指挥家郑小瑛同志的风采,来欣赏也创办的第一支年轻的爱乐乐团的交响乐演奏。
    正式的聚会场面也很感动人。会由郑小瑛同志主持,报告她来厦门创办爱乐乐团的艰辛历程。会上大家争相发言,那样热烈的气氛是空前的。第三天下午,郑小瑛同志带领与会校友参观了博物馆、公园,把大家领到海边沙滩上,指挥大家唱《运盐队》,与会校友跟着唱得那么欢快,大家又回到了五十年代的战斗气氛。同志们在欢乐声中送别郑小瑛同志先告别大家,准备第二天赴西安处理公务。这次聚会是文工团聚会活动的高峰,深深地感动着校友们的心。
    在厦门聚会上中,还有一位无名英雄刘振华同志。他是代表校友会打前站赴厦门协助会务工作的。他认真负责,默默无闻地做服务工作。比如以聚会名义给郑小瑛同志送个纪念品。他请教程騑同志从设计到购置,精心挑选有文化艺术品位的纪念品,较好地完成了校友委托的任务。他从早到晚奔走各方,说话多了,嗓子哑了,有时候忙得顾不上吃饭,一边办事,一边啃个馒头。他不怕劳累,连续作战,无私奉献精神,值得发扬光大。
    综合上面所述,只是反映我们这一代老校友二十年来精神面貌的点滴素材,它说明母校教育的生根开花。由于母校的培养,给我们这一代青年脱胎换骨的教育,树立了革命人生观,坚定了信仰,继承了党的革命传统,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了力量。离休二十多年,我们积极做好校友工作,为校友之间加强联系,增进友谊,鼓励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和谐社会,我们做出了贡献。在母校60周年校庆鼓舞下,我们这一代老校友将与时俱进,力所能及地为校友服务,为建设小康社会继续努力工作。

编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