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明媛 杜玥 摄影 崔桢桢 潘家豪)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于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学校师生在会议室、教室、食堂,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多种途径收看收听大会盛况,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现场
校党委书记侯振发表示,观看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心潮澎湃、倍感振奋。“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具有极强的历史纵深感、理论引领力和实践穿透力。80年前,中国人民以伤亡超过3500万人的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取得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8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作为一所具有鲜明红色基因的大学,中南大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指引,始终铭记历史,从中汲取开创未来的智慧和力量。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学,主动对标对表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民族的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坚定推进学校各项改革,以改革来实现学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校长、党委副书记朱方伟表示,鉴往知来、砺行致远,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学校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坚持不懈将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彰显红色基因大学的责任与担当。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在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教育强国宏伟蓝图的指导下,以国家重大战略为导向,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与人民需要同向而行,在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全局中找准学校事业发展新坐标,全面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学科建设提质升级工程、强师筑基工程、科研和社会服务提质工程、对外开放深化工程、内部治理提升工程等六大工程,推进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推动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深化财经政法深度融通的特色,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源源不断地培养“懂经济、通法律、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原创性科研成果,持续提升中南大服务贡献能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离退休老同志毛磊表示,1938年的武汉抗战是中华民族抗战的重要阶段,不仅是全国抗战的中心,而且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心。作为一位年逾九旬老人,回顾日本侵华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更体会到研究中日民族文化的差异的重要性,更应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传承弘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作为一位日军屠杀的幸存者,感谢共产党、八路军的救命之恩。为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渴盼中国加快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经济学院离退休老同志胡江滨表示,今天,我们收看了九三阅兵,感到非常振奋!大阅兵主题鲜明,气势震撼,鼓舞人心。可以说这次阅兵体现了“一老一新”,“老”是指参加阅兵的都是老部队,“新”是指展现了许多新装备。队列中80面抗日英雄部队的战旗,每一面都是用热血和生命铸就,展示的许多新装备反映了人民军队强军建设的新成就,体现了人民军队加快向世界一流军队迈进的崭新亮相。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天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历史承载过去,也启示未来。过去我们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今天我们强大了,钢多了,气更要多,骨头更要硬,更可稳操胜券。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中奋勇前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荣枢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今年暑假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的经历,让我对伟大抗战精神的历史延续性有了更切身的体悟。在独树镇战斗遗址,脚下的血土地与阅兵式上“刘老庄连”英模方队遥相呼应,红二十五军将士在零下10℃的冰水中赤脚拼杀,与杨靖宇“胃里只有棉絮和树皮”的抗战壮举,共同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革命理想高于天”。阅兵式彰显的“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与中国共产党“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的优良传统一脉相承。我校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历史悠久,是抗战研究、中国共产党人物研究、国共两党关系史研究的湖北重镇,作为这一学科的思政课教师更应该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将其融入课堂主阵地,以历史细节激活精神力量,用真理之光照亮青年信仰之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黄家猛表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八十载光阴流转,历史的烽烟并未随风散去,抗战胜利的伟大时刻至今依然熠熠生辉,震撼人心。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就是要从那段悲壮而辉煌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环境。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将其转化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磅礴力量,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手中,唯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方能不负先烈、无愧时代。
经济学院教授瞿商表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100多年来反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战争中取得的第一次重大的和完全的胜利。面对美西方国家打压遏制中国发展的丛林法则,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铭记历史,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树立团结奋斗、坚忍不拔和必胜的坚定信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努力建设现代化的强大国防力量,以武止戈,坚定捍卫中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坚定捍卫世界和平,为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九三学社湖北省委员会副主委、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郑家喜表示,今天,我怀着敬畏之心收看阅兵直播。当受阅方阵以铿锵步伐通过天安门广场,当新型装备展现大国实力,我深感震撼与自豪。历史告诉我们:弱国无国防,团结即力量。抗战时期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并肩作战,九三学社先贤将“九三”镌刻于组织名称。作为九三社员,我们要传承弘扬长期以来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休戚与共的优良传统,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集智聚力。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教授舒辉波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让我备受鼓舞。从2007年到2022年,我大量查阅史料,参观博物馆,走访旧战场,访问战争亲历者和抗战研究者,完成了《剪刀石头布》《老狼老狼几点钟》《躲猫猫》3部以抗战为背景的儿童文学创作,也对抗日战争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将继续通过文学作品、课堂教学影响青年学生,让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在青年心中生根为“强国有我”的行动自觉。
法学院校友、2001级本科生、2005级硕士研究生,黄石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刘亮表示,作为检察机关的英模代表,非常荣幸受到最高检的邀请,参加今天的大会。今天一大早就早早地来到天安门广场观礼台,在现场观看我们每个人都非常激动。当现场响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时,全场都非常激动,我们都热泪盈眶,真切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经济学院经济学2023级本科生高枫博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强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殷殷嘱托直抵心灵,阅兵方阵的钢铁洪流与老兵胸前的勋章交相辉映,令我心潮澎湃。作为学校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的大学生讲解员,我在今年博物馆举办的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红⾊⽂物数字传承讲解⼤赛中,以馆藏陕甘宁边区银行币为题展开讲述。这张看似寻常的钱币,正是党作为抗日战争“中流砥柱”的有力见证,是党“自力更生”精神的生动写照。直播带来的震撼与大赛中的深刻体悟相互交织,让我更深切地懂得,和平是先烈以血肉之躯拼出的答案。身为青年,我将通过讲解,传递红色故事,唤醒观众对历史的共鸣、对和平的珍视,让抗战精神照亮前行之路。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2023级硕士研究生苏正民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今天,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于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广场,一批批新型装备、明星装备庄严亮相,彰显大国力量。我和同学们在深切缅怀革命先辈为抗击侵略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与无私奉献的同时,也为祖国今日的繁荣强盛感到无比激动与自豪。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投身强国建设,不忘昨日苦难艰辛,无愧青年使命担当,不负民族复兴伟业。
退役大学生士兵、法学院刑事司法专业2023级本科生徐蓦骁表示,观看阅兵时,熟悉的方阵和装备让我瞬间热血沸腾。想起在部队拼搏的日子,汗水、伤痛、“四有”优秀士兵的荣誉,都是刻在骨子里的记忆。如今坐在教室,训练场的晨光变成了课本上的阳光,但军人的担当从未改变。部队教会我“再坚持一下”的韧性,这份精神现在支撑着我在学业上不断前行。只要怀着“不服输、不糊弄”的劲头,每个普通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站好每一班岗,成为这个时代最挺拔的兵。
工商管理学院2024级工商管理专业俄罗斯籍本科生GORBAN STANISLAV表示,在刚刚过去的8月,我参加了学校举行的苏联飞行员舒斯特尔烈士家书捐赠仪式,成为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历史研究实践队的首批队员。今天,又与学院师生一起观看了震撼人心的九三阅兵。这一刻,历史对我而言,不再是书本上遥远的文字,而是有了温度和面孔。整齐的队列和先进的装备展现了一个国家的力量与尊严,但更打动我的是那份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和平的珍视。我看到的不仅是中国的现代化成就,更是对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及正义与和平的国家性致敬。这次经历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教育。我们一起在聆听历史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增进互信。我也更加坚定学好专业知识、做促进两国人文交流与相互理解的桥梁的信念,希望能够将历史积淀的友谊,转化为面向未来的同向同行,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会计学院2024级会计学本科生徐瑞希表示,作为一名台湾学生,当看到在线直播时,内心满是震撼与感慨。那段历史,是中华儿女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不屈史诗。无数先烈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奋勇抗争,他们的牺牲换来了如今的和平。从历史中我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且坚韧的民族,在危难时刻,总能凝聚起强大的力量。如今,祖国繁荣昌盛,这是无数先辈奋斗的成果。我也深切体会到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我们应铭记历史,珍惜当下的和平,更要为两岸的交流与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和平的阳光永远照耀在这片土地上。
统计与数学学院2022级应用统计专业本科生耿思捷表示,观看九三阅兵,国威军威令人热血沸腾。去年秋天,我们通过“稻田里的思政课”亲身感受了南泥湾“一手拿枪、一手握镰”的艰辛与伟大。而今天,阅兵式上铿锵的步伐、翱翔的战机,正是对那段岁月最豪迈的回答。这种跨越时空的劳动共鸣,是“民族气节”与“必胜信念”的生动诠释,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已经化作钢铁洪流,铸成了保卫和平与发展的国之盾牌。作为新时代青年,既要铭记先烈以血肉铸就的和平,更要勇于担当复兴使命,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中绽放光芒。
学校设立分会场,各二级党委、各支部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按时收看大会直播。
审核人:邓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