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课程第五期第四讲】中山大学董文杰教授为我校学子讲授“气候变化——人类社会的历史责任和义务”

时间:05-27来源:教务部

新闻网讯(通讯员 胡智)5月22日下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百校百家共话百年中国》通识课程迎来第五期第四讲,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董文杰教授在文波楼112教室带来题为“气候变化——人类社会的历史责任和义务”的授课。

课程以近年来的国际热点为切入点,结合科学推演直观呈现近百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速率、北极海冰消融规模及极端天气发生频率。面对全球气候治理的困局,董文杰着重剖析中国方案:作为《巴黎协定》的坚定践行者,我国主动承担大国责任,推动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引领国际社会凝聚共识。针对俄乌冲突等热点事件,他援引北约军事基地碳排放监测报告,揭示军事冲突造成的能源消耗与温室气体剧增已使全球控温1.5℃目标偏移率达37%。董文杰特别强调,当前各国提出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与应对气候变化之间存在巨大差距,要实现全球气候目标,各国必须进一步强化减排承诺,加大行动力度,共同承担人类保护地球家园的责任与义务。

 

互动环节中,学子们围绕国家发展权与ESG标准平衡机制、新媒体时代气候传播策略等议题展开探讨。董文杰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为例,建议从国际贸易规则重构视角审视气候治理体系变革。

教务部副部长柳正华在总结中提出,气候变化与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息息相关,气候治理涉及多学科领域,气候经济学、气候法学研究方兴未艾,希望同学们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充分发挥学校经法管学科优势,为将来实现“双碳目标”、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审核人:柳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