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召开高质量发展大研学之本科人才培养专题座谈会

时间:05-16来源:法学院

新闻网讯(通讯员 董星仙)5月9日下午,法学院于文治楼615会议室召开高质量本科生人才培养座谈会。法学院党委书记高碧峰、法学院副院长杨柳、党委副书记李司铎出席会议,学院各系教师代表、行政教辅人员及学生代表参加座谈会。会议由法学院副院长杨柳主持。

会议伊始,杨柳介绍了与会师生代表。理论法学系教学主任李培锋率先发言,剖析现行保研制度引发的“唯分数论”现象,提出优化分类培养体系、调整课程设置等建议。宪法与行政法学系张青波聚焦推免生知识储备薄弱、学术依赖AI工具等问题,建议强化基础课程质量监管,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刑法系王敏敏表示希望学生抓住实习机会,提高实践能力。民商法学系罗帅、诉讼法学系陈爱飞等教师代表结合一线教学案例,指出教材缺失、课堂纪律松散等学风问题,呼吁统一采购教材并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

学生代表结合学习实践积极建言。2024级学生傅晓楠建议增设法律职业认知课程,推动“角色代入式”教学;港澳台学生罗金丽提议开设普通法课程,助力跨境法律人才培养;退伍大学生阿卜杜萨拉木·巴拉提分享军旅经历,强调意志力与责任感对法学人才的重要性。思辨学园、团学组织及民族学生代表还就模拟法庭资源拓展、实习机会衔接、学术规范培训等提出具体建议。

互动交流环节,师生围绕课程体系改革、本科生导师制落地等展开讨论。有关负责人现场回应了部分意见建议并表示,学院将细致梳理本次座谈会的“意见建议清单”,进行细化分析逐步落实,助力法学一流学科建设和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

高碧峰书记在总结讲话时强调了三点建议:“高质量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明白为谁培养是关键”、“高质量人才培养需要攻坚克难,改革创新是必然选择”、“高质量人才培养需要多方协同,齐心协力是必然要求”。高碧峰书记指出法学院承担全校近六分之一本科生培养任务,需直面“分数内卷”“学风浮躁”等痛点,从优化保研评价机制、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资源供给等方面推进改革。他强调,人才培养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工程,学院将梳理本次会议建议形成任务清单,协同师生破解难题,全面提升法学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审核人:李司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