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大研学⑭】文澜学院:锚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聚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时间:04-29来源:高质量发展大研学

锚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聚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文澜学院院长 龚强
文澜学院党委书记 彭晓燕


在全校上下深入开展“高质量发展大研学”活动之际,文澜学院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指示要求,从“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系统思考“高质量发展”的“文澜何为”。


一、以人才培养为立院之本,把握高质量发展“命脉”

文澜学院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学院发展的生命线,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全过程导师育人,形成“导师制、数字化、个性化和国际化”的“一制三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德智体美劳”五育品牌,构建“文澜有礼、文采班澜、青出于澜、臻美雅澜、耕读兴澜”五育融合育人体系。办好“希贤计划”本硕实验班,打造“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全链条人才培养机制。实施“招生-培养-就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工程和卓越人才培养工程,学生学术竞赛获奖数、升学率连创新高,就业率稳居全校前列,充分彰显了高质量育人的显著成效。


二、以学科建设为发展之基,培育高质量发展“沃土”

大学的核心在于其学科组织架构,学科建设作为基础工程,以专业化的组织形式连接着领域内的专家和学者。与传统大学组织模式和教育体制相比,学科交叉融通是学术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文澜学院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依托学院学术优势资源,聚焦“新文科”建设,基于“固本强基、提质赋能”理念大力实施学科与科研建设提质升级工程;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开设具有复合特色的数字经济、经济与金融专业,设置数字经济专业硕士学位点,依据专业要求开发交叉融合课程体系;实施高端智库攀登计划,筹建湖北数字经济学院,为前沿领域学术研究培育高质量发展“沃土”。


三、以师资建设为腾飞之翼,激活高质量发展“引擎”

强国必须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枢纽,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引擎。文澜学院始终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师资建设,将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贯穿教师培养、培训和管理全过程,努力培育出更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大先生”。通过实施“聚才·育英·铸峰”工程,开展“高知识群体领航计划”,构建“大师引领-团队攻关-梯队成长”的学术雁阵格局,形成数字经济研究全国领先方阵,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站在获评202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的新起点,文澜学院将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数字经济学科教育与科研高地和新文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地。我们坚信,在学校综合改革浪潮中,文澜人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更大的“文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