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马晴 学生通讯员 陈功 邓乔茵 郑淇文)为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展现我校优秀志愿服务成果和风采,动员广大学子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切实增强志愿服务育人实效,3月26日下午,由校团委主办,校志愿者协会承办的“我们的志愿青春”志愿服务主题分享会在望湖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心路演厅成功举办。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覃红,湖北省志愿协会秘书长、湖北省青年志愿者促进行为中心负责人贺茂林,武汉雷锋陈列馆馆长黄德宝,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熊灯,团委副书记杨少同、校专职团干代表和青年志愿者代表参加分享会。
覃红副校长首先充分肯定了过去一年我校志愿服务工作在培养涵育青年方面取得的实践功效。他强调,2023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是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30周年,也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20周年,更是志愿服务工作适合作为、应当作为的一年。他指出,学校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和青年志愿者们要坚持“人人学雷锋、天天有雷锋、时时做雷锋”,自觉学习、践行和弘扬雷锋精神,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
“学雷锋月”系列活动视频再次回顾活动开展以来的暖心瞬间。随后,武汉雷锋陈列馆馆长黄德宝以《学习雷锋好榜样》为题讲授微团课,生动分享自己与雷锋藏品结缘、致力传播弘扬雷锋精神的感人故事。他表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永不过时的。他希望通过他的陈列与讲述让更多人了解雷锋、热爱雷锋、争做雷锋,让更多人加入到学雷锋队伍中去。
其后,我校八位青年志愿者围绕“依托学科特色,打造专业志愿”“走进城乡社区,服务基层治理”“新时代新青年,返家乡勇担当”“传承志愿精神,延续‘支’短情长”四个专题讲述他们与志愿服务的故事,用心诠释“志愿红是青春最温暖的底色”。
付渝茜分享了《天“E”无缝——普法反诈进行时》项目依托学院“本硕博+教授”的专业公益普法队伍开展普法反诈志愿服务,利用志愿者自身专业知识为加快社区法治建设助力;邓丹分享了《数字反哺——银龄网络科普项目》搭建思想引导-练习实践-意识强化的银龄网络科普三级结构,利用专业知识提升为老服务项目的服务能力。
麦迪纳·玉麦尔通过讲述她在大学生民汉双语服务团的志愿经历,在起义门社区面向边疆经商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开展普通话“小课堂”,担当学好讲好国家通用语言的责任使命;陆佳库从“对接社区需求,优化服务形式”“链接多元对象,丰富服务内容”讲述了公共管理学院志愿者协会在9个社区服务的志愿心得,助力群众自治和社区治理。
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某基地,作为一名火箭女兵光荣退伍的张慧芳将自己在军营的所学所见所感以返乡开展“军令营”的形式分享给家乡的孩子们,让志愿精神成为“志愿红”与“迷彩绿”的青春碰撞;作为“大山的孩子”,李艳奎讲述了自己在疫情期间毅然投身家乡瑞丽疫情防控和暖冬行动的志愿经历,为守护家乡和家乡人民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寸婷婷向大家讲述了自己从一名云岭(梁河)大学生返乡志愿服务队的受助者到成为其中一员,从接受爱到传递爱的成长故事,让梁河有更多的“寸婷婷”走出去,是她做志愿服务的努力方向;第二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刘宇恒以《为爱接力,支援西部》为题,讲述了在以钟开炜、苏正民等为代表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的感召和激励下,始终牢记并践行志愿服务初心,最终选择接过西部计划的接力棒,走向人民需要的地方。
分享结束后,贺茂林部长进行发言。他表示,本次分享会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重要指示精神的贯彻,也是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立德树人的生动实践。希望广大青年志愿者能够答好“我为什么成为青年志愿者”的青春命题,积极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重任,在志愿服务中实现个人成长,成为自己的主角,共创美好,以实际行动传递中南大青年志愿者的青春正能量。
最后,覃红副校长为我校研究生支教团恩施服务队、酒泉服务队、凉山服务队授旗。
用心服务,用爱服务。本次分享会立足广大的志愿者视角,以相聚点亮志愿星光,以分享传承志愿烽火,让我校优秀志愿服务成果在分享展示中簇发新芽,让“学雷锋”在我校校园中蔚然成风,为新时代学雷锋故事写下了属于中南大的志愿注脚。
审核人:杨少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