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客户端张锐 夏静 通讯员卓张鹏 刘晓燕
6月16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2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南湖校区艺体中心体育馆举行。学校教师、2022届毕业生、校友代表以及家长代表近9000多人线上线下参加这堂“大思政课”。思政课旨在引导毕业生们找准人生方向,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你们是中南大的学子,也是中原大学红色基因的传人,我想大家一定都记得校歌的最后一句歌词是‘我们要走向人民需要的地方’”。中南大党委书记栾永玉已连续三年在典礼上为毕业生讲授思政课,今年的主题是《把准青春航向,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栾永玉说,每一届毕业生,在中南大都有难忘的经历,而2022届毕业生的经历,更是非比寻常、意义非凡。在学校的这几年,他们经历了“大庆”“大疫”“大挑战”,这为他们的求学生涯增添了独特的阅历,也培育了他们的“大爱”“大志”“大情怀”。
栾永玉希望毕业生们能准确把握时代之变,勇挑强国重任,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一是要坚定把准“方向”,始终不忘心系家国的赤子情怀;二是要坚持强健“体魄”,不断锤炼堪当重任的过硬本领;三是要敢于不惧“风雨”,葆有乘风破浪的无畏勇气。希望毕业生们继续传承中南大青年敢闯敢拼的勇气,在新的赶考路上施展抱负、建功立业,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带着母校的嘱托和祝福,投身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在人民需要的地方跑出中南大青年的最好成绩。
“今天,我就给大家送‘礼’啦!希望你们能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深入探究‘礼’的价值属性和文化内涵,了解蕴藏其中的道德观、社会观、天下观,使其真正成为内心认同的修身准则、行为规范和精神追求。”中南大党委副书记、校长杨灿明在2020年和2021年毕业典礼上分别以“仁”“义”二字为主题寄语毕业生,今年他给毕业生献“礼”。一是以礼正己,博学知礼、克己守礼、知行依礼,修炼“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心性品德。二是以礼待人,要保持谦恭礼貌、互相宽容礼让、注重文明礼仪,秉持“信近于义、恭近于礼”的处世之道。三是以礼致和,要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深植忧乐为天下的家国情怀、秉行仁爱及万物的大同理念,追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境界。
“现在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你们手上,今天就请携‘礼’踏上人生新旅程。”杨灿明希望毕业生们在纷繁迷眼的世事中明礼于心、行礼于人,满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一片赤诚,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走好当代青年的新时代长征路,走出自己人生的别样风景。
上个月,中南大第四届“公道美品德行奖”授予仪式在学校举行。该校1978级财政学校友孙健、2022届民商法专业毕业生苏正民,分别荣获“扶贫类”“志愿服务类”奖项。在此次毕业典礼上,双方分别作为校友和毕业生代表发言,让人格的魅力再次影响和感染更多的毕业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友孙健发言
孙健于2016年到贵州省台江县方召乡交汪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年过六旬的他是在贵州省驻村时间最长的驻村干部,驻村期间带领交汪村实现脱贫摘帽,曾先后获得“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他号召毕业生们要秉承建校初心,到人民需要的地方,从实现“自我”升华到“忘我”,要传承红色基因,心怀国之大者,以“小我”融入“大我”,要弘扬校训精神,砥砺意志品质,以“有我”担当涵养“无我”境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创造更具价值、更有意义的人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2届毕业生苏正民发言
苏正民一直“醉心”各类志愿服务,献血32次,登记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和遗体捐献的志愿者,曾获全国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
他表示,毕业后,“想为家乡做点儿事”的想法让他最终选择回到家乡凉山支教,他坚信,留在家乡,正是践行“走向人民需要的地方”的要求。他号召毕业生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在社会的广阔天地大显身手”,要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教师代表、该校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钱学锋,希望同学们牢记文化自信、文明互鉴、校训精神,必须走向人民需要的地方。
“请带上师长们殷切的期望,带上我们真挚的祝福,怀揣梦想,笃定前行,怀‘中南大情’、秉‘中南大心’,意气风发地走向人民需要的地方!”会计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郭思媛作为在校生发言祝福师兄师姐。
据了解,中南大今年共有近2200名毕业生到西部和基层就业,坚定走向人民需要的地方。
原文链接: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d80fe67e5d5e4b5f8d0f0da06ccbc046